武汉纺织大学欢迎你!

im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院长寄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训该教授

世界纤维领域科学研究的领军人

材料学院是我校专业特色鲜明,师资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这里有蜚声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有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有一批默默无闻牺牲奉献的人民教师,有保障大家成才的肥沃土壤,武汉纺织大学材料学院欢迎你们,祝愿你们在四年的求学生活中,徜徉在高分子的世界里,沐浴着新材料、复合材料的阳光,吸收着材料化学的养分,成为了一名符合社会需求、综合素质高、竞争力强的“材料人”。

二、专家学者简介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训该

王训该教授是国家“千人计划”人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首席教授,世界纤维科学学术带头人。2005年他获得了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只评一名)。2013年,王训该教授带领“生物质纤维先进纺纱织造及其清洁生产”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他曾担任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主席, 2015年度美国纤维学会主席,并在国际研究刊物上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


                    

教育部“长江学者”:徐卫林

湖北省属院校“长江学者”零的突破

徐卫林,国家“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主持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国家高新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省市科委及澳大利亚国际羊毛局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适应纺织产业转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2013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纺织材料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政府津贴获得者:王栋

新闻联播多次采访报道

王栋: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国家“863”子课题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各一项。发表SCI论文36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18项。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指导研究生18名。

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包海峰

3D打印材料研究所负责人

包海峰: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5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在Chem. Mater., Small, Nano Res.,Nanoscale, J. Phys. Chem. C.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论文被引用1000余次。

服务社会的先行者:王罗新

孜孜以求,做好社会服务是我的责任

王罗新: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后。承担国家、省、市以及企业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3项,授权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合译专著一部。

能源材料领域的学术达人:许杰

能源材料研究大有可为

许杰: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重点项目等项目9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论文被引用1000余次。

勿忘初心,做好自己:赵三平

赵三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一人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07至2008年赴韩国中央大学访学一年。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及面上项目、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项目及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等4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在Polymer, Macromol. Biosci.,J. Phys. Chem. B,Polym. Degrad. Stab.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刘晓洪

刘晓洪: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重庆大学,湖北省专业技术职务能力测试命题专家,湖北省高等学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留学瑞典,主要从事高性能PLA材料、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及纺织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或高等学校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默默行进在教学和科研双重轨道上的探索者:陶咏真

教书育人,做科研,任重道远

陶咏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武汉大学,于2012-201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一年。主要从事高分子物理及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等4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已在Biomacromolecules,Biopolymers,Polymers,Food Hydrocolloids, Carbohydr.Polym., J. Polym. Sci. B: Polym. Phys.,Carbohydr. Res.等国际SCI源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合作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基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成果,荣获了“纺织之光”教师奖和“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青年学者奖”。 

努力探索点亮明天的新材料:张宏伟

指导多名本科生发表SCI高水平论文

张宏伟: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从事2站博士后研究,指导本科生获湖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3篇;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RSC Adva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国际期刊审稿人,武汉纺织大学学科创新团队(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负责人,申请发明专利4项,在Chemical Review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被引用800余次。

三、学院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0年9月由原纺织与材料学院分立,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北省一级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开设的4个本科专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材料化学。

学院拥有“纺织新材料及其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平台,设有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纤维材料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所、3D打印材料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纺织材料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是校级精品课程,“纤维成型技术”是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40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39人。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行业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设立有浙江锦事达、永新集团、杭州聚合顺新材料等企业奖助学金。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考研指导等一体化的就业保障服务体系,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连续5年位居全校第一。

四、专业介绍

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简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备、改性复合以及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注重产业用纤维的加工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企业家导师与学业导师协同联合指导,培养学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改性

就业前景:毕业生能承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产业用纤维加工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专业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刘洪涛,13072781761

2、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简介:复合材料与工程为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以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树脂基体、成型加工为核心教学内容。在秉承传统复合材料的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与纺织技术结合,开展基于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纺织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复合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复合材料增强体及结构设计、织造学、织物组织与结构、复合材料工艺学、功能复合材料、材料表面与界面。

就业前景:专业口径宽,就业领域广,可在航空航天、建筑、交通运输、体育用品、电力电子等领域从事研发、生产与管理工作。

专业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黄乐平:13908648191

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满足国家对功能材料尤其功能纤维材料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掌握纤维材料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纤维功能化应用及设计与制备特殊功能纤维,特别是纤维材料在能源、信息、电子、医疗卫生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实践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纤维成型技术、功能纤维与功能纺织品、纺织材料学、功能材料基础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与工程组织能力,能就业于纤维材料成型加工或材料设计、开发和生产的高等院校和研究设计院所,以及与材料相关的能源、环境、医疗卫生、电子、建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

专业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方东 15972053649。

4、材料化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简介:本专业学习纺织品、塑料、橡胶、涂料、胶黏剂、农药、混凝土、皮革、陶瓷、电子工业等工业领域涉及各种助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的知识和理论,重点利用现代功能分子设计思想、探索新型助剂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培养学生熟知各类助剂材料的性能,具备助剂复配原理与技术、测试与检验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B、高分子物理B、材料类专业实验(I-III)、材料添加剂化学、材料加工与成型等。

就业前景: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材料学和化学背景,能够在纺织品加工成型与后整理、材料改性与功能化、各类塑料、橡胶、涂料加工制备过程中涉及助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以及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顾绍金  15802726528

五、学院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武汉纺织大学8号教学楼F座501室;

主页网址:http://ma.w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