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平惟准 近知近仁

text

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山东工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应用经济学目前设有金融学、投资学、财政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能源经济、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统计学、保险学11个本科专业。并招收金融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法律经济学10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产业经济学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金融学是山东工商学院“十二五”强化建设学科和“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经济学专业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经济统计学专业为教育部和山东省特色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0余门。

应用经济学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控制、金融生态、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产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经济与管理统计、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金融统计与计量、财政税收法经济分析、环境资源法经济分析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二、师资队伍

应用经济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职称、高学历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0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7人、博士64人、博士后6人、硕士生导师25人、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教师任教育部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硕士生导师队伍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有着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全部导师都具有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经验,大多数都有主持国家级课题的经验。同时,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多位知名专家被聘为应用经济学特聘教授。

三、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

近五年来,获批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40余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0余项,进账经费近1000万元。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改革》、《武汉大学学报》、《中国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法律科学》、《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7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

应用经济学设有金融学教研室、财政学教研室、投资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商务教研室、能源经济教研室、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统计学教研室、经济统计学教研室、应用统计学教研室、保险学教研室、民商经济法教研室。

应用经济学建立起了兼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科研平台,设有证券投资研究所,地方财政研究所和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评估中心,拥有金融工程创新实验平台、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等实践教学场所,拥有统计与质量控制实验室、山东工商学院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大数据与统计指数研究院,建有全国一流的多功能模拟法庭和法务实验中心。此外,应用经济学还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

四、社会服务与研究生培养特色

应用经济学长期围绕国际金融、金融体系风险分担和信贷违约风险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是金融学科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特色,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控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紧紧围绕产业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展开相关研究,培养了一批学术领域专家和一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研究队伍;坚持以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手段和统计方法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将抽象的统计理论方法同经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通过定量分析方法使其具体化,从而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达到对经济社会现象深刻认识和分析的目的;从中国法律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出发,围绕财政税收法经济分析、环境资源法经济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国外法律经济学的最新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法律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着“顶天立地”原则,努力做到研究成果在理论上高水平的同时,积极转化研究成果,实现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用经济学多名教师在烟台市芝罘区金融办、烟台市人大常委会等政府部门挂职并提供智囊服务;在烟台金融服务中心、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各类企业建立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50余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一级学科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有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有“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虚拟现实与应用”、“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等6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二、师资队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高工3人,副研究员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8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学位的34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百优辅导员1人。

三、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

学科成员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SCI收录29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15部;获专利授权8项。与天津海事局烟台航标处合作的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学科建设有1个山东省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与东软、Oracle、浪潮等多家企业共建了15个实践教学基地。承担了大量纵向和横向课题,项目经费达1100万,可提供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具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图书资料,先进的实验设备,具备培养计算机高端人才的良好育人条件。

四、社会服务与研究生培养特色

学科注重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研制的“智能虚拟矿井通风可视化系统”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研制的“智能虚拟矿井通风可视化系统”、“区块化填埋场渗漏检测系统”等多个项目成功应于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环莱茵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研制的“基于组件技术的医学辅助可视化系统”在省内外二十余家医院得到成功应用,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述项目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研究生培养特色鲜明,采用厚基础,强实践,重两翼(创新和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实践平台为依托,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图形与图像处理具有鲜明特色,形成了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方向。自2009年开始,经省学位办批准,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三年培养全部在我校完成,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2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一、学院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业管理、工业工程、安全工程8个本科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务外包方向)1个校企共建专业、在校生1600余人。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3个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工商学院品牌专业,工业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专业。学院有《项目管理》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技术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工程管理省级教学团队等各级“本科教学工程”27项;“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工程与安全系统复杂性与创新研究”创新团队为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二、学科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东省“九五”重点建设学科、“十五”、“十一五”强化建设学科、“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资源与环境管理、管理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工程管理、制造系统管理与优化技术、矿山安全系统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8个具有鲜明特色、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5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90余项。在《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等本学科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国际“四大检索”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7部,其中“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获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我校管理学科已经连续7年进入全国百强。

三、平台建设

现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学科综合研究实验室和信息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智能楼宇实验室、安全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山东省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设有管理信息系统、产业与技术经济、资源管理与复杂性、房地产与物业管理研究中心、BIM 研究中心、工业工程6个校级研究所;还建有藏书丰富的学科资料室。这些软硬件条件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创造了优越的研究生成长环境。

四、导师团队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二级教授4人,均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导师队伍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有着丰富的指导研究生经验,有多名导师还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经历。已与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已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其中有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博士研究生。

为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科资助研究生参加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本专业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境)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开展研究生双学位培养;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学院声誉。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工商管理学科相关研究方向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已形成了技术与创新管理、公司治理与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理、供应链与服务管理、公司财务与管理会计、绩效审计与价值评估等稳定的研究领域,2017年工商管理学科拟在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劳动关系等学科方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名。

二、师资队伍

工商管理学科拥有教师122人,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56名,博士6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基地)首席专家2名;山东省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其中1人担任工商管理专业主任委员。

三、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

2011年以来工商管理学科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SCI、EI、CSSCI检索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累积达900余万元。学科点依托山东省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强化研究基地、山东省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省级研究平台。

四、社会服务与研究生培养特色

工商管理学科建有张裕集团、烟台万华等十余家集团公司的就业实习基地,与山东能源集团、烟台市国资委、烟建集团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本学科坚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针,以学生理论素养提升和专业能力获取并重为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14年起已连续招收3届学术型研究生共28名。

会计硕士(MPAcc)简介

一、学院简介

会计学院是学校建制最早的教学院(系)部之一,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职教师47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讲师20人、助教1人;博士25人(含在读博士9人),硕士19人。会计学院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4个本科专业,并招收会计学专业(学术型)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700余人。其中会计学专业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工商学院品牌专业,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财务管理专业是山东工商学院特色专业。学院现有《基础会计》《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审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设计》11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审计案例》1门校级精品课程。与ACCA北京代表处及上海楷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Kaplan)成都楷博专修学校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与美国莫瑞州立大学签订了学分互认协议,确定了“2+2”本科合作培养项目。

二、学科概况

会计学科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山东工商学院“十二五”强化建设学科、山东工商学院“十三五”优势建设学科,形成了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绩效审计与价值评估、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三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几年承担各类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4项,山东省自然基金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8项,国务院各部委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审计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4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三、平台建设

会计学院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会计教学实验中心,包括会计综合实验室、企业经营决策实验室和案例研讨室。建有山东晋煤明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厦门分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分所、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等30余家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同时,会计学院是“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理事单位、“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会计学会信托投资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会计学会煤炭分会”理事单位、“山东省会计学会”理事单位和“山东省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与国内各知名财经院校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学缘往来。这些软硬件条件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创造了优越的研究生成长环境。

四、导师团队

会计学专业现有学术硕士生导师3人,专业硕士生导师9人。导师队伍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有着比较丰富的指导研究生经验。已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余人,已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100%。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简介

一、专业学位类别概况

本学位点依托单位为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目前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拥有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山东省精品课程5门,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2014年,学院依托“山东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申请并获批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本、硕两个层次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学科系统。

本学位点始终以服务社会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调查我国多所高校和企业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确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校的发展背景和学院的实际发展情况,目前主要行业背景定位为煤炭及电力行业,在通信信号处理与系统、虚拟现实及可视化、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传感与物联网、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视音频信号处理等方向上具有管理、研究、设计、维修和开发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

本领域现有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36人,博士后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全部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平均年龄47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毕业于不同院校,学缘结构合理;其中3位导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属双师型导师;6位导师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全部教师都主持过省部级以上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和应用研究项目。

本学位点目前校外指导教师共10人。6位导师均为企业研发经理以上职务,9位导师来源于校外实践基地。这些校外指导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

三、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

本领域目前有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学校重点学科。依托山东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已建成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综合布线工程训练中心、物联网科研与实践教学基地等30余个实训与科研平台。

近五年来,我校本工程领域教师结合学科建设与教学,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厅局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产品研发项目3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10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在《中国科学》、《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四、服务社会与研究生培养特色

本学位点于2014年获得授权建设,2015年开始招生。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研究生报考数量和招生数量稳步增长,生源质量逐渐提高。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科交叉特色明显。学校目前的学科发展涉及到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近年来在这些领域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基础。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就将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作为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目的是将电子信息领域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等技术手段结合,进而产生出较大的研究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取得了建设成效,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气体传感器、智能传感与物联网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形成了稳定的几个研究方向,在本学位点的建设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学校“商蓝融合,煤经渗透”的办学特色,借助学校的煤炭背景,学校与山东大统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龙口矿业集团等有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发挥目前现有优势,进一步强化行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