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了2019年校园开放日活动,学校永久校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吸引超5000名考生及家长、社会人士前来实地参观。13日,该校还将迎来1300余名考生参加学校举行的综合评价测试。今年9月,入学新生将在永久校区开启大学学习与生活。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中俄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创建,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2016年10月27日,学校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分别为学校开学典礼致贺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戈罗杰茨共同启动开学。
今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共同开启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值得留意的是,在这份《联合声明》中提到了这一所深圳高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联合声明》中提到:加快推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支持两国高校、大学联盟联合研究机构在科技优先领域开展科研联合攻关、优质资源共享和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持续支持和推广“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促进落实两国青年创业计划,培养两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是国内第一所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以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承载着国家“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为中俄战略合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学校以高精尖为教育发展方向,计划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学校采用中文、俄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可以拿到莫斯科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颁发的两个文凭。
2017年是学校首次面向全社会招生,采用基于高考的“6:3:1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学校现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外国语言文学(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五个本科专业。学校远期办学规模为5000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1:1。学校不仅将招收中国学生,还将招收俄罗斯、中亚和东欧地区的留学生,承担东西方文化交流等项目,为促进“一带一路”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高等教育与欧亚地区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学校将在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文理工并重,服务于中俄两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兼顾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拥有扎实专业知识、深厚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并根据发展需要建立若干研究中心。
学校的学科专业将以满足中俄战略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进行设置。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教学方法尝试研究讨论式教学、自主和交互式教学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学科建设将充分发挥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特色,贯彻国家鼓励新兴交叉学科的政策,通过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的改革,培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学校现已启动面向全球的人才招聘工作,重点引进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团队、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引进以俄罗斯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科研团队,打造一支世界级师资队伍。
作为中俄两国政府战略合作的第一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一直备受瞩目。学校永久校区项目用地面积约33.37公顷,建设校舍21栋,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校园整体分为三个区域:行政教学区域(包括前广场建筑群、中心广场建筑群)行政教学区域的前广场建筑群包括主楼、会堂以及1号实验楼,沿校园主入口北面规划、水平展开,是校园最重要的沿街展示面。建筑以浅色调为主,镶嵌玻璃幕墙,保持其庄重、严谨的同时,亦不失南方建筑的轻快活泼。
彰显俄罗斯建筑特色、中央哥特式塔楼风格的主楼,为前广场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主楼采用庄重的三段式与严谨的中轴对称式布局,中央哥特式塔楼高耸突出,两侧副楼对称布局,谦逊低矮且水平舒展。自下而上如三角形般构图稳健,是典型的俄式建筑特征。
生活运动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等,该区域的整体建筑风格与校园主体古典气质保持一致。同时,应对功能布局,以及施工模块化的需求对立面进行简化概括,使其更为简洁而现代化。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陈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