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学院成立于2018年,其前身是2004年设立的体育系,学科始建于1996年中师体育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院拥有体育硕士体育教学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体育教育、运动康复、休闲体育3个本科专业。
“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等5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社科成果奖励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4篇,核心期刊12篇;主编专著、教材共13部。
学院是河北省以太极拳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和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学生参加太极拳、武术、健身气功、龙舟、定向运动等项目在国际、国内和省市大学生运动会及单项比赛中,曾多次荣获金牌、银牌和团体总分第一、二名的好成绩;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的运动成绩在省内也名列前茅。学生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校级荣誉称号,2014级运动康复专业一班团支部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8%以上,研究生录取率15%左右,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学习深造。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4人,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博士3人,国家级裁判员3人,一级裁判员12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正宗陈氏、吴氏太极拳传人5人。设有1个健康风险评估与运动康复实验中心、3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设备总值400余万元,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30多个。
学院在“运动与医学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了系统的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河北,辐射全国。
体育教育专业
本专业是我校最早借鉴CBE教学模式的试点专业,试点经验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和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备功能齐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能充分保障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体育科研、体育管理和体育与健康咨询能力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专门人才。主要学习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健美操、游泳等课程。
毕业生可到各级各类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体育经营机构、社区体育辅导站、体育健康咨询机构、体育旅游机构、健身俱乐部等单位就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8%以上,多名毕业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双一流” 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毕业生中已有多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学校中坚力量。
休闲体育专业
本专业是校企深度合作试点专业,教师由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和硕士、休闲体育学硕士,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授、副教授组成。培养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多种基本技能,具有休闲体育发展所需的技术指导、组织策划、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高级休闲体育人才,分为陆地休闲和海上休闲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学习运动休闲管理学、运动健身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运动休闲产业概论、休闲体育原理与方法、社区休闲体育规划与指导、休闲体育设施规划与管理、运动休闲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中西疗养健身法等课程,以及体育旅游概论、休闲与游憩概论、游憩场所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
毕业生就业面向“三北地区”,能够胜任体育休闲、健康养生、体育旅游、企业社区、各类学校等领域从事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经营与管理、休闲赛事策划设计与组织、休闲体育旅游指导与服务和休闲体育教学等工作,可到休闲度假村、高尔夫会所、休闲健身俱乐部、星级酒店康乐部、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体育旅游公司、各类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8%以上,多人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高校继续学习深造。
运动健康专业
本专业是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校企深度合作试点专业。专业办学经验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师资力量雄厚,由中医学博士、硕士和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硕士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教授、副教授组成,具备功能齐全的“健康风险评估和运动康复实验中心”,以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能充分保障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以“中医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中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康复与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动康复、保健操作能力和运动保健营养、运动训练医务等指导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经络腧穴学、针推学、中医伤科学、人体解剖学、运动康复生理学、民族传统运动养生学、创伤急救学、营养学、太极拳与保健、健身气功与保健、民族传统保健体育、游泳与水中康复、运动处方等课程。
毕业生可到康复养生机构、疗养院、运动队、医院康复科、体育健康咨询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等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8%以上,多名毕业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武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