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img

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成立于2009年,由原计算机系与数理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组建而成。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拥有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统计学、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8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41人;1人获评河北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获评秦皇岛市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秦皇岛市优秀教师。学院拥有数据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包括组成原理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实验室、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室、媒体技术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及1个云服务中心。建有河北省农业数据智能感知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秦皇岛市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应用软件开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近五年,学院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出版教材、专著13部;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完成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级以上项目17项,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及核心期刊98篇,申请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

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促进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学科融合,培养“思想品行端、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基础教育师资。学院与50余家企业、中学、职教中心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保障专业实习、企业实习、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质量。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3年学生获国家、省级以上奖励405人次;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省级先进班集体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荣誉称号。学院每年举办“数学文化节”、“IT科技节”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在90%以上,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升。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大数据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按照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立足河北省、面向京津冀、辐射周边区域,突出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与多领域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掌握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精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研发与应用、可视化等技术,能够胜任大数据系统开发、运维和管理、分析与挖掘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系统开发为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复合型应用高级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面向社会实际应用需求,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深化协同育人模式、推进产学研带动教学模式创新。学院已经和中软国际、东软睿通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保持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活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实训、实验、创新平台。

本专业教授副教授占比达到43%,博士占比达到38%,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00%,有11名教师先后获得了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优秀45次,有1名教师获得校优秀教学奖1次,有4名教师先后获得校教学骨干称号9次,2人荣获秦皇岛市港城英才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2021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022年荣获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近5年主持校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获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精品课程2门,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本专业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及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信息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编程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精神,熟悉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维护,熟悉大数据分析处理算法、流程和工具,了解大数据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应用模式和方法,能够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各种学校、培训机构担任大数据和计算机教学工作,也可以在科研部门从事大数据相关的研究工作,或者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部门担任业务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解决方案架构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管理师等相关工作,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源自于1996年创办的数学教育专科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师范类本科生,2019年遴选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拥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师资力量强,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校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校级教学名师等6人;学生培养质量高,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近三年来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达到85%以上。本专业教学设施齐全、图书资源丰富、实践体系完善,教育实践基地充足,已为社会培养千余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是河北省数学学科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

专业适应中学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培养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浓厚,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掌握系统的数学学科和教育教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学数学教学能力,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承担中学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毕业生可到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可到高等职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学校等教学机构担任数学教学工作,也可到教育行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近几年毕业生到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占总数的50%以上,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占总数的20%左右,考取学校包括郑州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面向职业高级中学招生。专业教学部师资力量强,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硕士学位教师占100%,其中秦皇岛市三育人先进个人、校级教学十星、校级教学骨干、校级教学名师6人。专业重视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河北省内2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并与校外1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培养质量高,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蓝桥杯软件开发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本专业生源质量较好,教学设施齐全、图书资源丰富、实践体系完善,教育实践基地充足,是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

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富有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职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胜任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

专业鼓励学生获取IT行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教育部“1+X”证书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毕业生适宜到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培训机构担任信息技术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亦可到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软件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占总数的15%左右。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数学、控制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专业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重大需求,以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模式,皆在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校人工智能专业于2023年首次招生,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高级职称占比高达63.6%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100%2人荣获秦皇岛市港城英才荣誉称号,1人获评秦皇岛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学科与工程素养,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型、原理与方法,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从事智能系统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能力,能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决策管理和工程应用等工作,符合国家战略及人工智能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就职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科技企业、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银行与金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单位。此外,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在继续深造方面占有较大比例,是我国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具体可深入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专家系统、智能搜索、类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研究方向。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融合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型工科本科专业,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的特点。专业拥有一支兼具专业技术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师资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

本专业与1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已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个,并在校内建有云服务中心、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等,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提供实验、校内实践教学服务。2018年学院成立学校第一个以专业教师为创业导师垂直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团队——海联创新基地。基地以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为主体,吸纳其他专业学生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规模达到600余人,并以此为依托,通过IT科技节、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IT文化氛围。目前基地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00余项,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社会公益活动10余项,2020年海联创新基地获评应用型大学建设典型案例,2021年海联创新基地被授予秦皇岛市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海联创新基地获评大学生劳动教育优秀案例。

本专业紧紧围绕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工程实践两条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融合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和多学科知识,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符合物联网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物联网工程领域从事软、硬件产品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维护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毕业生中大约有1/8的学生选择在国内或者国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大约有1/8的学生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大约有3/4的学生从事物联网行业相关的工作或者创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是以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应用型学科。专业拥有一支兼具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教授、副教授占比33.3%,博士、硕士教师占比100%2人荣获秦皇岛市港城英才荣誉称号,1人获评秦皇岛市巾帼建功标兵,1人获评冀青之星优秀青年。专业教师近年来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承担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等课题。研究方向涵盖大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图像识别、平面视觉设计、数字影像与数字媒体等领域。专业建有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艺术实验室、图形工作站、虚拟演播工作室等实验室以及5个实践教学基地。

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技术和艺术素养、先进的设计理念及较强的设计开发能力,面向融媒体时代的应用型科技艺术人才。专业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广告金犊奖、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河北省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屡获嘉奖。

毕业生可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胜任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部分学生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