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下午2点,京津冀艺术教学汇报交流演出在北戏少儿戏剧场火热进行着,本场演出是由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京剧学生折子戏专场的第二场。上演了《坐宫》《八大锤》两出传统京剧,演出全程观众叫好声不断。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建院以来,一直秉承以“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和服务天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性多层次多类型的专门人才。此次演出正是体现了天艺鲜明的教学特色以及显著的教学成果。他们带来的京剧《坐宫》,是青衣与老生合作的“对儿戏”。剧中杨延辉被擒后,改名换姓,与铁镜公主成婚。辽邦萧天佐摆天门阵,佘太君亲征。杨延辉思母,为铁镜公主看破,以实告之;铁镜公主计盗令箭,助其出关,回营探母。在这出戏的最后,老生与青衣的“快板”对唱是本剧精彩部分,演员采用“鱼咬尾”式唱法,一字一板,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充分反映了剧中杨延辉思母心切的心情以及铁镜公主端庄、晓以大义的人物性格,也使全剧推向高潮。京剧《八大锤》这出武戏则侧重于通过程式动作和武打技巧来诠释剧情,比如陆文龙在剧中的“双枪对打”“枪花”“搬腿控腿”“三起三落”等技巧,非常考验演员的基础功底。来自天艺的赵子豪同学在唱、念、做,打的表演中,打出剧中人物的神韵、风采和节奏。今天上演的两出剧目一文一武,毫无保留的呈现了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扎实、规范、娴熟的专业水平。
演出结束后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各抒己见,北戏京剧系主任李青老师开门见山地对学生们的专业素质给予了肯定与赞扬,尤其点评了《坐宫》中杨延辉和铁镜公主的扮演者张津莱和郝莲洁两位同学,张津莱虽然年仅12岁,站在舞台上却是不温不火,字正腔圆。郝莲洁扮相漂亮,嗓音醇厚圆润,台风也很好。同时李老师还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希望他们更上层楼。除此之外李青老师还提到了天艺的服装、盔箱等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演员的穿着非常规矩、干净整洁,整台演出给人以干净利落,让人赏心悦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艳玲老师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做了观后笔记,她很感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领导,为学生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点评本场演出的阵容无论主演还是配演都很整齐,体现了京剧“一颗菜”的精神!张老师告诉学生们京剧艺术是情感艺术,节奏艺术。铁镜公主的表演一定要表现出女人的羞涩,不能演的太硬。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在保证基本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把握。最后张艳玲老师对天艺办学提出了2点建议:1.希望能够强调基本功的练习,2.要遵循教学规律,建立全面培养学生成材。此次座谈会上专家们除了对学生们的演出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还对乐队以及主教老师的认真教学给予了赞扬。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刘侗院长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北戏与天艺的交流活动不止一次,此次演出,北戏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启迪。京津冀艺术教学汇报交流活动,在业内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从剧目准备,合作形式,学员们的精彩表现,到专家们的精准点评,整个环节的设置都无疑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不是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针对我们的教学做一些具体可行的工作。刘侗院长期望在今后随着这样活动的开展,在华北地区,在有便利条件的情况下,各校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多汇报、多取经,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最后刘侗院长祝贺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两场演出圆满成功。
京津冀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文化产生的影响日益凸显,此次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目的。在随后的演出中我们还将欣赏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演出的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优秀传统剧目。
剧照
剧照
剧照
剧照
剧照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艳玲接见演员
北戏院长刘侗接见演员并同天艺院长范恩源交流
演出结束后合影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副主任王硕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主任齐林发言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主任李青发言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教师张晓波发言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原京剧系主任王茂生发言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教师刘秀芳发言
专家张艳玲对演出进行点评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教师刘希锐发言
专家张正秋对演出进行点评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教师张鸣起发言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院长范恩源讲话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