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研究生院欢迎你!

img

学科介绍

基础医学学科简介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博士点申报学科,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一、学科队伍: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和教学团队1个;专任教师138人,正高职称40人,其中博士占70%,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87%,本科医学学历背景者占66%,海外留学背景教师占54%;楚天学者10人,省医学领军人才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7人。

二、人才培养:现有医学影像学(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临床医学(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学、护理学、药学5个本科专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临床医学、中医、药学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品牌课程1门(生物化学留学生英文教学课程),省级品牌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形态学)和基础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年来,培养医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3000余名,医学留学生本科毕业生400余名,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国内和国外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2000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与武汉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54名,由本学院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其中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者265名,获得博士学位者4名。有6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获得省优论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三、科学研究:本学科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保护、肿瘤转移复发分子机制与药物干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医学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缺血再灌注心肌结构与功能改变机制、三峡区域特色药用植物抗炎、抗心肌缺血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其中钙网蛋白与GPCR偶联激发DC细胞肿瘤识别研究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竹节参的 抗炎、延缓脑衰老作用研究、miRNA等小分子物质参与缺血所致心肌结构与功能改变机制研究、QHF配方治疗肝 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分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计算机辅助抗肿瘤共价抑制剂药物筛选成果以“封面论文”发表在知名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上。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3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总经费3713万元,师均27万元。发表SCI论文267篇(JCR一区52篇),发明专利40项。

四、科研平台:拥有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正规划建设肿瘤微环境天然药物调控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家级科研平台。


临床医学学科简介

1、悠久的办学历史 

我校临床医学已有近70年历史,2001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2年开始留学生教育,2010年获批临床医学、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别获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点、中医硕士及药学硕士点。经过不断建设,医学影像学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2、雄厚的办学条件

临床医学教育由医学院和1家直属附属医院与6家非直属附属医院组成,共有开放床位6500余张,年门诊量达300余万人次,年出院量达15万余人次。拥有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等20余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有3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有三峡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

3、雄厚的师资队伍

拥有正高职称115人,副高以上职称276人,二级职称7人,三级职称14人,博士178人,硕士790人。现拥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150余人,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数500余人。拥有一批以“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及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4、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水平

近年来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10-15项/年),省市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完成科研项目30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0余篇。主、参编全国医学院校教材43余部,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及三峡大学教学成果奖多项。

5、优秀的人才培养业绩

多年来培养了数千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和大批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专家,其中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600余人。自2003年开始留学生教育,已培养毕业留学生688名,其中的75%获得生源国的医师执业证书,2014年成为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临床医学MBBS全英语授课47所院校名录中仅有的几所地方院校。

6、高水平的学术交流 

本学科高度重视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目前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联合科研、互派访问学者及进修生等。近5年,本学科共邀请4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选送36名优秀教师和临床医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


药学学科简介

三峡大学药学学科含中药质量控制、药物制剂工程、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临床药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根据《2015中国药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三峡大学药学专业排名第51位,为中国三星级知名学科专业。

现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高以及具有良好的培养人才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药学学科人才梯队。其中专职教师66名,兼职教师20名,具有正高职称24名,副高级职称3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45名,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36名。他们中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楚天学者、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宜昌市卫生系统局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直卫生系统高层次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教师都拥有在企事业单位药学实际工作经历,有来自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企业和医药研究机构的专家。

近五年来,各类在研科研项目130余项,经费2700余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60余项,在研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各类教学课题20项,获资助经费40余万元。教学科研实力在2015年华中地区33所高校中排列第14名,在中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拥有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研究室;拥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现代中成药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省级研发中心;以及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教学管理中心等15个校内科研中心。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药学研究生专业实验室,设有制药工程药实验、化学制药实验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配有计算机的高标准研究生专用教室。拥有核磁共振波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气质联用仪等国内外先进的分析和专业仪器设备。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实力雄厚。现已建设有充足的、实践条件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49个,如宜昌人福药业集团、宜都东阳光药业等企业以及三峡检验检测中心,部分企业拥有先进的GMP中试基地。此外,还拥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临床医学教学管理中心。各基地均有专门的药学专业硕士的工作场所和健全的管理制度,能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顺利完成。宜昌为湖北省“1+8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构成单位,建成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产业园,有亚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研发生产企业安琪集团、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生产企业人福药业公司等入驻。我校与上述实践基地合作时间长、关系稳定,便于药学专业师生积极开展和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


中医学科简介

三峡大学1958年独立设置中医专科专业,1978年开始中医本科教育,2001年开始中医研究生教育,2015年获国家首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一支名医名家荟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从事中医教育200多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占53%,含二级岗位3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1名,省级中医名师等各类省市级优秀人才22人。

拥有中药药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湖北省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项目2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血美安等一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生产或推广应用。

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三峡大学中医医院、宜昌市中医医院)作为三峡大学中医学科实践教育基地,始建于1960年,是宜昌及渝东鄂西唯一的一所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0年医院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三级优秀中医医院”。拥有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烧伤整形科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知名中医专科;心病科是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眼科、脾胃病科(消化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肛肠科、骨伤科是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消渴专病是市级临床重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