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欢迎您

img

机电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0411-87656329   ★办学特色 学科与专业 1.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自动化 3.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4.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机器人工程”方向 5.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智能制造工程”方向 科研平台 1. 大连市装备智能检测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学平台 1. 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 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3.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0余项 4. 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创新实践中心 5. 机械创新实验室 6. 3D扫描与3D打印实训室 7. 智能制造实验室 8. 汽车结构与拆装实验室 9. 汽车电器实验室 10. 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实验室 11. 自动化技术实验室   ★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含工程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在校学生近2000人。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和机器人工程7个本科专业。专业建设特色在于:围绕大连地区智能制造和汽车产业的布局,以汽车制造业作为行业背景,以智能制造技术和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作为各专业能力培养特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用工程教育认证的质量体系,建设以“新工科”为目标的OBE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专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聚焦新知识新技术,在智能检测与感知、系统决策与控制等领域形成优势。与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教育模式改革。通过“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项目、各级创新大赛项目等实践活动,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现有教师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及以上学位51人。 校特聘教授 2人 优秀学术带头人 5人 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 2人 教授 14人 副教授 23人 高级工程师 4人 博士 49人 博士生导师 2人 博士后 4人 研究生导师 24人 国家民委领军人才 1人 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 3人 “511工程”学术带头人 1人 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 1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2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 1人 大连市青年才俊 2人 大连市科技之星 2人   近五年荣誉奖项 主持和承担各类省部级教改项目 38 省部级科研奖项 2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4 教育部“新工科”项目 2 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 51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 2 辽宁省示范教学中心 3 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6 省级一流课程 8 主编专业教材 13 教改论文 24   学科建设 近五年,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以上项目在内的各类教科研课题6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专利1项,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出版教材及专著13部。 学院依托电子信息硕士点招收研究生,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自主培养和联合培养研究生120余人,目前在读硕士生95人。 2021年获批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将设立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先进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智能检测与诊断、智能制造与监测识别等方向。 创新创业实践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教师创新工作室和实践实训项目营建设,建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平台,加强“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队品牌建设。 2020年度,在多项赛事上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学生参与率大于80%,并发表论文、获批专利等。包括辽宁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 就业情况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名毕业生在华为、国家电网、海尔集团、丰田汽车、长城汽车、百度、腾讯、奔驰集团、三星、格力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和企业就业,已成为所在企业的业务骨干。近几年,考研率15%左右,学生考取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知名学校。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介绍: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扎实,能够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开发应用、运行控制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A、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控技术、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适应岗位群:毕业生可以在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内从事与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运行管理、技术维护和营销服务等相关领域工作。   自动化专业 专业介绍:培养具备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合在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过程控制工程、运动控制系统。 适应岗位群:学生毕业后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相关的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分析、运行和维护、产品开发与科学研究、管理与决策等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车辆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技术服务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控制工程基础、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 适应岗位群:毕业生能在车辆设计制造、汽车电子等相关产品开发及维修管理等部门从事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检测及试验等工作,也能够胜任基于机械领域的机械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及产品制造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专业介绍:培养信息技术领域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类应用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并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能够在测控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信息处理、汽车电子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现代检测技术、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 适应岗位群:毕业生可在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先进制造和机器人等行业从事测控系统设计、分析、运行和维护,机电产品开发与测试、项目管理与决策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机器人专业知识及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能在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机器人概论、机器人机械基础、机器人电机与驱动技术、机器人传感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等。 适应岗位群:毕业生能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从事系统开发、测试、维护和运行等工作,还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智能化设备相关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智能制造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未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学生具有大系统观,面对复杂的智能制造工程问题具有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解决方案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工程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主要课程:智能制造导论、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基础。 适应岗位群:毕业后可在智能制造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智能机电装备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