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研招

img

30年代的南开大学

三十年代初,南开大学已经成为天津有名的风景游览区。当时,诗人柳亚子在南开大学赋诗称道: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怀。此是桃源仙境界,已同浊世隔尘埃。 当时的南开大学没有砖砌的围墙,也没有竹子编的篱笆。

校门前有一条小河,坐小船可直达青龙潭(今水上公园一带);冬天坐冰床子可从八里台滑向城里。河上有一座钢筋水泥桥,桥的西端就是校门。铁制的大门口有块1米多高的白漆木牌,上书“南开大学”四个紫色大字。

校门内,一条大中路笔直向西,两旁有水溪和修剪整齐的矮柏、绿柳。沿路两侧各有南一桥、二桥、三桥;北一桥、二桥、三桥、四桥。大中路尽头有西极亭。路面洁净平坦,夏天常有一名老校工赶一架毛驴水车往来洒水。大中路的前部有一只圆形时钟,路的中段有一泓湖水,呈哑铃形,南北对称。夏季湖塘荷香飘逸,垂柳依依;冬季或银装素裹,或舞影冰光。湖中小岛,青松夹道,桃李成行。岛的南端树立着李秀山铜像,隔湖南望是科学馆(又称思源堂,今为第二教学楼)。科学馆西南方有钟亭一座,内置原海光寺大铜钟(重达13000市斤)。每当毕业典礼,敲钟纪念,有多少毕业生就鸣钟多少下。钟声洪亮,远播十数里之遥。科学馆西北是教学楼秀山堂,学校行政办公室也在其中。秀山堂以西,左有百树村,右为芝琴楼。科学馆附近有花园、金鱼园、临溪亭。小亭远处是倚风翩翩的芦荡和曲径通幽的水路,哑铃式湖北半面的岛上设有一座茅亭,名为“赏莲亭”,三面环水,隔水相望的是木斋图书馆。图书馆的北面,渡过一座小板桥,是一四面环水的方亭,名为“北极亭”,她在南开大学的最北点。由图书向西,有售品处、鲜果铺、饭馆、水塔,再向西便是男生第一、二宿舍,宿舍的北面、西面是荒野,南面是学校运动场。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与河南袁述之捐款兴建的科学楼(又名思源堂),现在是我校第二教学楼
此建筑是日军轰炸南开后,仅留的老建筑

思源堂左面的大钟
“七*七”事变后被日军掠走

前江苏总督李纯(字秀山)捐建的南开大学教学楼——秀山堂。
1937年被日军炸毁

百树村似一方卦形,由九所分列的平房构成,中间围着球场两片,屋的周围由丛树所绕
最初为教师和女同学的宿舍,是男同学的禁地,因而被称为“紫禁城”


卢木斋捐款修建的南开大学图书馆(木斋图书馆)
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日军炸毁

三十年代,“水”是南开大学校园的一大特色。整个学校不仅被支河细流所环绕 ,就是校内也是小溪纵横交错,南北通达,具有水乡田园风光。南开的另一美景是花园和莲池。校门口传达室左右,是十数亩的桃园;图书馆、科学馆附近各有一处花园,莲池约四、五处,最大的是哑铃式湖中的南莲池和北莲池。

小溪、莲池、花树、苇塘、伴有红房、水塔、平顶及圆顶的欧式建筑,使整个校园宁静秀丽,时常引来国内外人士以及天津市民到校参观、游览。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