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研招

img

1919-1949大事年表

1919年
2月10日南开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校长张伯苓报告筹办大学事宜,拟分文、理科、职业科。职业科暂设商科,以后再增加新闻纸科、教育学科、工科等。毕业年限分四年、六年。
5月26日《南开日刊》“校闻”报道,拟在学校南端建筑大学校舍,“刻已动工”。
9月7、8日南开大学招生考试。
9月25日南开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录取新生周恩来、马骏等96人。
1920年
9月15日新学年开学。从是年起,开始招收女生。
10月11日江苏督军李纯(秀山)遗嘱将其家产四分之一(约50万元)捐助南开大学。翌年三月董事会公推李秀山为南开大学创办人。
11月初经董事会同意,周恩来、李福景以本校“范孙奖学金”赴欧洲留学。
1921年
1月张伯苓在北京香山慈幼院召开大学、中学教职员及学生代表会。张伯苓就学校改革提出“校务公开,责任分开,师生合作”的办学方针。
1922年
3月租得城南八里台村南村北公地400余亩,5月由基泰公司承包,兴工起建新校舍。
9月于方舟(兰渚),化名于绍舜,考入南开大学。
1923年
3月美国罗氏基金团捐助本校科学馆建筑10万元,设备费2万5千元。河南袁述之捐助7万元。4月,科学馆开始兴建。
6月6日建成教学楼及学生第一宿舍。教学楼题名“秀山堂”。
8月12日,学校迁新楼址办公;20日,学生宿舍迁新校舍。
1924年
5月22日全国运动会开始。以本校篮球队员为主力的华北代表队获全国篮球赛冠军。
1925年
10月17日科学馆竣工,题名“思源堂”,本日举行落成典礼。
1927年
2月卢木斋捐款10万元,以资建筑本校图书馆。5月兴工,翌年10月完工。
李继侗、殷宏章用气泡计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瞬间效应。
1929年
3月南开篮球队赴南京、上海、青岛等地比赛获全胜,并在上海战胜菲律宾球队,因有“南开五虎”之称。
9月吴大猷被聘任教物理系。
1931年
9月18日“九 :一八”事变发生,20日,张伯苓召集全校师生演讲《东北事件与吾人应持之态度》。
是年陈芝琴为本校捐建女生宿舍,名“芝琴楼”。
1932年
1月28日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本校学生组织募捐队,支援十九路军抗日。
3月8日应用化学研究所成立,张克忠任所长,张洪沅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2月本校改学程制为学分制。
1934年
是年 指定“公能”校训,以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1936年
5月15日周恩来自陕北瓦窑堡致函张伯苓,希望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努力。
5月28日南开大学等学校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华北特殊化,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7年
6月第一班研究生毕业,由教育部授予硕士学位。
7月29、30日日军炸毁南开大学。
7月30日张伯苓对《中央日报》记者发表讲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劲”。
7月31日蒋介石约见张伯苓,表示“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即有南开”。
8月28日教育部分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9月25日长沙临大筹创校舍基本就绪。临大本部设于长沙圣经学院,南开大学办公室亦设于此。
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12月13日南京陷落。临时大学拟议再度南迁。
1938年
4月2日教育部电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1月30日规定以“刚毅坚卓”为西南联大校训。
12月奉教育部令,私立南渝中学更名私立重庆南开中学。
1942年
2月春节前,张伯苓晋见蒋介石商谈复校问题,蒋介石答允复校时南开大学与国立大学同等对待。
1944年
1月1日国民政府以张伯苓终身从事教育,颁布明令,授予一等景星勋章。
1945年
12月1日“一二:一”惨案发生,联大师院女生四人遭特务杀害。
1946年
1月7日收回八里台校舍。
4月6日,蒋介石亲自批准南开大学改为国立。9日,教育部正式宣布南开大学改为国立。
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式。结业典礼在《西南联大进行曲》中结束,接着,举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式。
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
10月17日在八里台举行复校典礼。这一日被定为南开校庆日。
1947年
5月4日天津各大、中学在南开大学联合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响应北京学生提出的“反饥饿,反内战”口号。
5月20日本校学生450余人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游行示威。在迪化道(今鞍山道)受到暴徒的阻击,与此同时北洋大学学生游行队伍也遭殴击,酿称天津“五: 二0血案”。
7月中共南开大学党支部成立。
1948年
3月25日姜立夫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2月22日南开教授44人致电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呼吁维护文化教育,反对驻军学校。
12月28日吴大任等教授联名呼吁,保卫平津四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
1949年
1月15日天津解放。南开大学由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教育部接管。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