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报考赣南医学院!

text

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

1.临床医学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学生96名。至2016年,已毕业学生24届,现有在校生5581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47人。现有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十一五”重点二级学科5个,省医学领先学科2个,省尿路结石现代治疗中心1个。

培养条件:临床医学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5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7人、省主要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7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8人。教育部支持设立国家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给予技术指导。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校精品课程1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50所。另有疾控中心12个、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作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获批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时被列为省特色专业,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达90%。根据社会需求,2016年该专业同时在前期设置了医事法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卫生3个方向,在后期设有眼耳鼻喉科学、创伤外科学、超声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妇产科学、病理诊断、肿瘤学等专业分流方向供选择。

专业荣誉:从2006年起至今,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已连续12年高于全国水平。获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8项,优胜奖6项。

专业评估结果: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2.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于2005年开始招生,为心理学系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方向,毕业后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招生46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心理学理论、技术、方法,同时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够适应在医疗、司法、教育等各级各类部门从事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和心理测验的复合型高级心理卫生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同时具备比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发现和解决精神卫生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建设:2013年至今先后获批为校重点扶持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4名,硕士12名,硕士生导师2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29项,;近四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0篇,SSCI2篇,CPCI收录5篇);近十年主编及参编教材27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1部),主编专著4部;获赣州市科研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医学心理学2013年开始先后成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邀请美籍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心身医学家、临床心理学家邓明昱博士、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黄炽荣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陈乾元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刘哲宁教授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并聘请为学校心理学系客座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司法、行政管理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研、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专业评估结果: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3.临床医学(精神卫生方向)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精神卫生方向)于2016年开始招生,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招生52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精神心理卫生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基础宽厚,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发现和解决精神卫生和临床心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从事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

学科建设:2013年开始招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研究生。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4名,硕士12名,硕士生导师2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29项,;近四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0篇,SSCI2篇,CPCI收录5篇);近十年主编及参编教材27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1部),主编专著4部;获赣州市科研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医学心理学2013年开始先后成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邀请美籍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心身医学家、临床心理学家邓明昱博士、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黄炽荣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陈乾元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刘哲宁教授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并聘请为学校心理学系客座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临床医学(精神卫生方向)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司法、行政管理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研、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专业评估结果: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4.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学生96名。至2016年,已毕业学生24届,现有在校生558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临床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农村及社区卫生工作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医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乡镇卫生院及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卫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47人。现有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十一五”重点二级学科5个,省医学领先学科2个,省尿路结石现代治疗中心1个。

培养条件:临床医学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5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7人、省主要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7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8人。教育部支持设立国家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给予技术指导。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校精品课程1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50所。另有疾控中心12个、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作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获批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时被列为省特色专业,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根据定向培养协议, 定向生毕业后凭报到证到定向所在县(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到,由县(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一安置到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工作。

专业荣誉:从2006年起至今,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已连续10余年高于全国水平。获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8项,优胜奖6项。

专业评估结果: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5. 临床医学

理工类 三年制专科 专业代码: 6201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开办历史最久的专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卫生保健需求的应用型专科医学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47人。现有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十一五”重点二级学科5个,省医学领先学科2个,省尿路结石现代治疗中心1个。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5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7人、省主要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7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8人。教育部支持设立国家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给予技术指导。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校精品课程1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50所。另有疾控中心12个、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作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获批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时被列为省特色专业,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和管理工作。

6.麻醉学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100202TK

发展历史:本专业是江西省最早开设的麻醉学本科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每年招收本科生100-120人,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至2017年,已毕业学生14届,现有在校生566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在医学某一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并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医疗实践及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能适应医学进步环境的应用型麻醉学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与能力、掌握科学方法、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毕业时能够在上级麻醉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危重症治疗及疼痛治疗等方面医疗实践工作的应用型麻醉医师。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0人。省医学领先学科1个。

培养条件:目前麻醉学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已趋于合理,队伍中既有一批以临床麻醉为主攻方向的临床型专家;又有一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更有一批年轻、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又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学科发展的宝贵财富。专业教师53人,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5人;讲师27人;中青年教师中博士1人(柔性引进)、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6人。江西省高等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4人担任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2人担任省级学会理事及委员。3人担任江西省卫生厅学术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1)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第六批);(2)江西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3)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5)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医院从事临床麻醉、重症监测、医疗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工作以及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7.口腔医学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0301

发展历史:口腔医学专业是学校开办不久的新专业。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学生40名。每年招收本科生40-60人,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至2017年,招收学生4届,现有在校生190人。

培养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一定的口腔临床操作能力、终身和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口腔医生;学生毕业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口腔医疗实践;能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口腔卫生医疗保健机构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具备为其将来胜任口腔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具备继续口腔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的再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适应口腔医学进步环境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能适应口腔医学进步环境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特色。

培养条件:赣南医学院口腔医学医学专业成立于2014年,设有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四个教研室和口腔组织病理、口腔解剖生理两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模式先进,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26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青年骨干教师2人。拥有四所附属医院口腔科等多个教学基地。其中主要的实践教学基地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赣南地区口腔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中心。拥有口腔综合治疗机33台、芬兰Orthopantomograph数字化曲面断层X光机、芬兰Orthoceph数字化头影测量X光机、德国KAVO牙科X射线机eXpert DC数字化牙片机以及其它先进仪器设备。目前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20项。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SCIEI收录4篇。

在章贡校区建有300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室,包括多媒体仿真头模教学实验室,共有仿真头模40余台;口腔工艺实验室、制模室。1个临床模拟实验室,2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实验室软硬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临床模拟实验室配有临床牙科综合治疗台和牙科X光机,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就能熟悉临床操作流程和临床诊疗环境。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口腔医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20171117日参加由温州医学院主办的全国口腔医学生操作技能邀请赛中,由42014级口腔医学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四个单项项目全部获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口腔专业学生市场需求很广,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口腔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8.口腔医学

理工类    三年制专科   专业代码:620102K

发展历史:口腔医学专业是学校开办不久的新专业。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学生40名。至2017年,招收学生4届,现有在校生190人。口腔医学专科专业获批于2017年,学制三年,2017招收学生45人。2018年拟招收学生40-60人。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口腔医疗及预防工作,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卫生保健需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特色。

培养条件:赣南医学院口腔医学医学专业成立于2014年,设有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四个教研室和口腔组织病理、口腔解剖生理两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模式先进,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26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青年骨干教师2人。拥有四所附属医院口腔科等多个教学基地。其中主要的实践教学基地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赣南地区口腔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中心。拥有口腔综合治疗机20台、芬兰Orthopantomograph数字化曲面断层X光机、芬兰Orthoceph数字化头影测量X光机、德国KAVO牙科X射线机eXpert DC数字化牙片机以及其它先进仪器设备。目前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18项。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SCI、EI收录4篇。

在章贡校区建有300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室,包括多媒体仿真头模教学实验室,共有仿真头模40余台;口腔工艺实验室、制模室。1个临床模拟实验室,2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实验室软硬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临床模拟实验室配有临床牙科综合治疗台和牙科X光机,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就能熟悉临床操作流程和临床诊疗环境。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口腔医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2017年11月17日参加由温州医学院主办的全国口腔医学生操作技能邀请赛中,由4名2014级口腔医学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四个单项项目全部获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专科或综合医院的口腔专科、口腔诊所、社区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口腔医学的医疗工作。

9.医学影像学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100203TK

发展历史:医学影像学专业是2017年经教育部审批学校新增的本科专业。学制五年,毕业后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急救医学和医学影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临床影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常见病、多发病能进行影像诊断、介入影像治疗,能安全有效的从事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型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学校于2006年成立影像医学系,下设放射学教研室、超声医学教研室和核医学教研室。“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江西省教育厅高等院校“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方向是学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1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3人,硕士生导师4人。江西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江西省卫计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与“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多人。有“全国百名优秀医生”、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有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腹部和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医学影像学是学校高水平学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超声诊断学”获批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并获省高校精品课程及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供不应求,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医疗、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10.医学影像技术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101003

发展历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学校2009年开办的本科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是江西省首个设立该专业的高校,首届招收学生52名,至2016年,已毕业学生4届,现有在校生205人,2018年设立医学影像技术硕士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影像设备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厚影像基础知识,重影像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培养影像医学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影像技术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校级重点建设二级学科2个,影像技术为校级扶持建设学科。

培养条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现有三甲实习医院8所。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的影像科从事医院影像设备的操作、在医学影像设备经营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以及在相关的研究机构、生产企业从事产品的辅助开发、制造和技术管理等。就业面广,供不应求。2014年首届毕业生,共有四届毕业生,大多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影像科从事影像技术工作。

专业荣誉:2017年在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获三等奖一项。

11.医学检验技术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1001

发展历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新增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首届学生53名。至2017年,已毕业学生2届,现有在校生190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医院重点学科,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人,毕业1人,现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精准医学中心1个,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86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

培养条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已趋于合理。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专业课教师队伍中近一半教师为高级职称,有博士3人,一半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5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青年骨干教师1人,3人担任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现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精准医学中心1个,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86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PCR仪、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仪、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尿液分析流水线等一大批实验设备,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50余所,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本专业教师队伍获有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一级子项目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教育厅、卫计委、科技局、学校科研课题5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近三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其中1篇影响因子11.3,1篇影响因子7.9),他引500余次。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级医院、医学院校、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药厂、生物制品研究所、药检所、医学研究实验室和试剂研发公司等从事医学检验、教学和实验室研究等工作。首届毕业生中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余全部就业,且大部分在三级以上医院工作。

12.医学检验技术

理工类 三年制专科 专业代码:620401

发展历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校2006年开办的专科专业,同年开始招收专科生,学制三年。至2016年,已毕业学生8届,现有在校生175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检疫技术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检验医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医院重点学科,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人,毕业1人,现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精准医学中心1个,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86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

培养条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已趋于合理。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专业课教师队伍中近一半教师为高级职称,有博士3人,一半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5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青年骨干教师1人,3人担任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现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精准医学中心1个,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86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PCR仪、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仪、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尿液分析流水线等一大批实验设备,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50余所,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本专业教师队伍获有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一级子项目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教育厅、卫计委、科技局、学校科研课题5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近三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其中1篇影响因子11.3,1篇影响因子7.9),他引500余次。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级医院、医学院校、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药厂、生物制品研究所、药检所、医学研究实验室和试剂研发公司等从事医学检验、教学和实验室研究等工作。

13.预防医学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100401K

发展历史: 本专业于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为五年制本科医学专业,已连续招收本科生13届,现有在校生514名。2018年获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 始终坚持以“厚基础,重融合,强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革为突破,理论教学改革为核心、适当开展PBL教学”的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遵循高等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科学制定符合区县级疾控工作特点的实习质量控制标准,适当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科研素质和人文素质,努力实现专业与学科建设同步发展;建立了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相一致,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为主的预防医学专业。

学科建设: 现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卫生毒理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流行病学),省级教学质量工程7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5项,逐步形成了3个重点研究团队:慢病控制、环境毒理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促进了预防医学系各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科的交叉融合。

培养条件: 师资雄厚,学历层次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2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博士6名、在读博士3名。建立了省内一流的专业实验室,有教学实验室8间、SPSS统计室8间、实验仪器室17间,总面积达2730.6m2,仪器设备总值约600万元,拥有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本专业是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单位,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海关、国家检验检疫、医疗保健、环保、高等医药院校、医疗管理及科研单位工作。每年研究生升学率达25%以上,就业率在90%以上。

14.法医学

理工类 五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0901K

发展历史:赣南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于2007年设立,并于同年招收法医学本科学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目标是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以及系统的法医学理论及技能,能在公安队伍、政法机关、科研院所、司法鉴定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从事法医学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良好,具备优越的教学、科研平台。

培养条件:目前专业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已建成包括法医病理、法医毒物、法医物证等门类的实验室,上述实验室设备齐全、先进,确保教学、科研有效开展。同时,学校依托法医学专业开办了司法鉴定中心(赣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该中心在社会具有良好声誉,也为法医学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平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法医学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也是学校首批省、部共建的专业之一。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法医学专业就业前景良好。目前,社会对法医学人才仍有较多需求。每年,全国各省、市公安部门均招考一定数量的法医专业人才。全国各司法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对法医学专业人员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增多。法医学专业成立10余年来,已培养、输送多批优秀的法医学专业人才,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反应良好。欢迎有志于法医学事业的考生报考我校法医学专业。 


15.生物技术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071002

发展历史: 赣南医学院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于2010年,为四年制本科理学类专业。至今已招生8年,现有在校生100余人。

培养目标:专业凸显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交叉特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即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和现代生物科学实验技术,又具备基础医学、临床乃至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医学、生命科学、疾控防疫、检验检疫及生物制药等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

培养理念:以“厚基础,重融合,强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基础医学、生物科学以及临床医学技能相关课程为主干学科,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实践创新的结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增设了多种多样的实验课程,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且具备科研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生物技术平台由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支持建设,经费达800余万元。

培养条件:拥有高水平、年轻化的师资队伍,部分教师具有国外博士学位或国外研究经历,可在理论以及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科研实践方面,本专业立足于分析、显微、形态等多个实验平台,配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仪,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等实验仪器,并且在高校、研究院所和生物技术公司均建立了本科实习点,为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提供良好环境,为其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或工作奠定基础。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适于报考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适于在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院所、生物医药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管理工作。目前本专业已有三届毕业生共90人次,毕业率以及学位授予率为100%。其中2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余学生均全部就业,就业率达100%。

专业荣誉:在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中4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赣南医学院2017年度大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人次,2017年 赣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人次;15届江西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三等奖1人次。此外,生物技术学生参加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初赛三等奖1人,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C类三等奖一人。


16. 公共事业管理

文理兼招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20401

发展历史: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至2017年,已毕业学生14届。

培养目标:毕业生要求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具有医学、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卫生政策、法规和方针制度,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科教、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从事工作,重点面向基层的,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学校“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地方卫生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0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2013年该学科获批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该专业获批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培养条件: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医学背景为优势,重点建设二级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专职、兼职教师队伍总人数24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6人,讲师9人,博士2人,平均年龄37岁。现有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公共管理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本学科是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之一,包括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公共卫生政策、卫生法学、医院管理等分支学科。以社会、社区及其卫生机构、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学领域,力图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来防治疾病;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率和效益。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此专业的人才是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毕业生适合在政府各经济职能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从事医疗保险及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就业单位:主要就业单位为各级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健康教育、医疗、妇幼保健机构、医学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等。也有不少优秀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荣誉: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谷歌杯益暖中华公益活动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为创新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实践场所。


17. 英语

文史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050201

发展历史:英语专业成立于2005年,2006年开始招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八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师资队伍精干,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医学特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致力于建设独具医学特色的“卓越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医药卫生、国际商务以及教育教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理念:英语专业在“夯实基础、强化应用”的专业教学理念指引下,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医学特色,辅以国际商务、教育教学专业方向,依托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资源,不断推进“英语+医学”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经过10年建设,外语系师资队伍的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该学科已形成 “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和“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两个研究方向,服务于“英语+医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教研和英语语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两个研究方向互为补充,相互依存。

培养条件:英语专业教学设备精良,拥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英语专业图书资料藏书与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相吻合,图书资料数量众多、品种齐全,专业突出,特色鲜明;拥有同声传译语音室、电脑网络型语音室等8个英语专业专用的语音实验室,配有英语在线软件、自主学习系统和商务实训平台等教学软件。专业师资队伍精干,生师比为16:1。英语专业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均参加过相关学术活动及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外语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教师学术和教学成果丰富,近四年公开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上百篇;编写教材20册,获得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主要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医药卫生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业荣誉: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水平考试表现良好,通过率连续多年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10个百分点以上;参加各级各类英语比赛成绩优异,2016年,“全国大学英语竞赛”获团体奖,江西名列第四。英语专业2014级学生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并获二等奖。英语专业已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近10%的学生考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相当一部分已成为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教师参加省级乃至全国教学大赛均有不俗表现,在历届各类教学大赛均获佳绩。2016年,参加“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江西赛区)综合组、视听说组、微课组的三位老师均获二等奖,并获团体三等奖,名列江西本科高等院校第四;教师获得第一、二届外语微课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2017年,获得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江西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18.法学

文史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 030101K

发展历史:2009年法学本科获教育部批准,于2010年开始招生,高考招生录取生源较充足,生源地主要以江西、上海、江苏、云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为主,第一届法学专业学生已于2014年毕业。法学本科与临床医学(医事法学方向)两个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100人左右,法学系目前在校生410余人。

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面向未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以医学为主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成为能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法律工作及在公、检、法、司及其他国家机关从事司法实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多名老师参与编写专业教材。

培养条件:法学系规划建设了两个模拟法庭,均以法院实际庭审法庭为设计规划要求建设,为学生法律实务、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为法律辩论赛、模拟法庭辩论赛及法律实务专题讲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场所。法学系近年联系建设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0处,其中人民法院实践基地2处,律师事务所8处,均为当地法院、检察院和大型律师事务所,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另外还定期不定期邀请律师事务所及其他司法机关法律实务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律职业人员作为我系外聘教师,承担部分法学理论课程、实务课程、实务讲座等教学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法学系拟与律师事务所合作,规划建设法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中心,设立赣州市法学会卫生法学分会,为专业建设、实务人才培养提供更好平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1) 由法学系师生共同创办了法律协会。法律协会的活动主要是指导老师定期开展讲座,每年定期举办法律宣传、法律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我系多名老师参与编写专业教材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卫生法》,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仲裁法》、《刑事诉讼法》等;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有十余项课题获得省级、市厅级课题的立项;在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就业情况良好,通过法律职业资格的学生地方市场人才需求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主要有法院、检察院、国家机关、企业、律师事务所等。经调研反馈,工作积极认真,态度端正,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

专业荣誉:首届2010级法学专业学生在的司法考试中,通过率达34.17%,2014级法学专业学生在国家司法考试中,通过率达36.4%,近三年通过率分别是39%、25.64%、36.4%,司法考试通过率远远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每届毕业生均有多人考取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综合性大学或者法学院校硕士研究生。


19.应用心理学

文理兼招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071102

发展历史:应用心理学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毕业后授理学学士学位,首届招生46人。

培养目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基础医学等课程,为学生在医疗保健、教育、心理咨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及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培养理念: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同时具备比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发现和解决精神卫生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建设:2013年开始招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4名,硕士12名,硕士生导师2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29项,;近四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0篇,SSCI2篇,CPCI收录5篇);近十年主编及参编教材27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1部),主编专著4部;获赣州市科研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医学心理学2013年开始先后成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邀请美籍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心身医学家、临床心理学家邓明昱博士、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黄炽荣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陈乾元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刘哲宁教授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并聘请为学校心理学系客座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培养条件:本系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10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先后被批准为校重点扶持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近三年本系共承担科研项目49项,总经费40余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13项,校级及市厅级项目30项,企事业单位项目2项,出版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一项获得江西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09年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学分会的理事单位。邀请美籍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心身医学家、临床心理学家邓明昱博士、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黄炽荣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陈乾元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刘哲宁教授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并聘请为学校心理学系客座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可在医疗保健、教育、心理咨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及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0.药学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0701

发展历史:赣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于2006年批准开办,同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现已面向全国26个省、市和自治区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学科建设:现有校级高水平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药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培养条件:1)师资队伍: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其中4人有博士后经历),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8%;副高职称以上专任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6%;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高端柔性特聘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药理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近五年,药学院专任教师主持承担了上级科研课题17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市厅级科研课题15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6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15部。近五年,药学院专任教师还主持承担了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0项,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20余篇。(2)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药学院现有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药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等科研和实验教学平台,配备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半制备高速逆流色谱仪、流式细胞术仪、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及其配套设备等大型仪器及常规仪器设备730台(件),实验设备资产总值达1000余万元;目前本专业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我校药学专业被列为江西省普通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西省药学类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药学类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列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现有江西省高校精品课程2门,江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医用化学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制药企业从事药物研究开发、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工作;在药品检验所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事药品检验、监督及管理工作;在医院药剂科从事药品调剂、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与药学服务工作;在高等院校和医药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及药物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医药公司或药品营销单位从事药品营销工作。


21.中药学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0801

发展历史:中药学本科专业于2010年批准开办,同年9月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首届招生41人。截止20177月,已招收8级学生,毕业学生5届计175人,有在校生17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特色是根据学科属性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野外相结合,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医药思维的熏陶,接受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饮片加工、中药不同剂型的制备、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学科建设:现有校级高水平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拥有“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

培养条件:中药学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赣鄱英才“555”工程高端柔性特聘人才1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1.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0.8%。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高校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1门。现有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药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中药鉴定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标本馆、筹建中的药用植物园。配备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半制备高速逆流色谱仪、流式细胞术仪、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及其配套设备等大型精密仪器及大量常规仪器,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18个。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赣南地区常见中药资源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药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获校级教学成果优秀奖。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到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药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中药鉴定、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检测、中药制剂、中药质量监督、中药营销、中药新药研发等工作,也可到医院药房、社会药店从事处方审核、药品分发、用药指导、临床用药监测等工作。

专业荣誉:(1)2013年6月,中药学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江西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2)20147月,组建“赣医青年”医学支农服务队被团中央批准为2014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3)20155月,中药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2015’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获得个人三等奖1项。 (4)20158月,中药学专业学生组建的“印象辽宁之中医药历史文化研究”社会实践队获得“印象辽宁,梦想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最美团队三等奖;(5)201510月,中药学专业学生组建的知行医疗社会实践服务队获2015年全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6)20174月,中药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2017’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获个人优秀奖3项。


22.制药工程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081302

发展历史:制药工程专业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从1999年起,全国正式开始招收制药工程本科生。赣南医学院于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授工科学位,首届学生46名,现有在校生158人。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药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化学制药、生物药物、中药、保健制品和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保健产品的生产、管理、研制开发、市场营销和质量检验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理念:“既懂工程又懂药”的适合我国医药工业人才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建设:学校和学院也非常重视制药工程专业及学科建设。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相关教师开展科学研究,5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教师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多。

制药工程专业已建立了以大型制药企业(江中制药厂、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和三甲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和赣州市中医院等)为主的实践教学基地17个。

培养条件:在制药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坚持引进人才与自己培养提高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目前制药工程专业有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8%

制药工程专业建设非常重视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5年来,有21项教研教改课题获学校立项资助,有12项教研教改课题获省教育厅立项资助。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其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到医药、环保、轻工、食品、化工等系统从事药品的生产、开发、品质的控制及生产管理工作,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医药宏观调控和技术监督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3.护理学

文理兼招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1101

发展历史:赣南医学院于1999年设立护理学教研室,2004年设置为护理学系,2008年成立护理学院,2002年开设本科护理学专业。2010年在省内率先开展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养,设置急危重症护理分流方向。2014年获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系统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与科研的高级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

培养理念: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激励广大护生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学科建设:护理学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护理学基础》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建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八门网络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为学校第六届重点扶持学科。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8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24人,硕士以上学历18人。近五年主编、副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21部、校本部教材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市(厅)级以上课题50余项。学院教学条件优越,实验场地宽敞,配备有呼吸机、监护仪、全功能心肺急救模型等仪器设备,总价值逾百万元。设有示教室、开放实验室、模拟ICU室、形体礼仪训练室等功能区。建立了26个校外实践基地及3所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其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医疗研究机构和高、中等医药院校从事临床护理、重症监护、康复护理、社区护理保健、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所获荣誉:首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


24.护理

文理兼招 三年制专科 专业代码: 620201

发展历史:赣南医学院于1999年设立护理学教研室,并开设专科护理专业,至2016年已有毕业生十五届,分布全国各地从事护理工作,很多毕业生已走上管理岗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护理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从事临床、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也可到社区医疗护理中心、福利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培养理念: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激励广大护生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学科建设:《护理学基础》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建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八门网络课程。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8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24人,硕士以上学历18人。近五年主编、副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21部、校本部教材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市(厅)级以上课题50余项。学院教学条件优越,实验场地宽敞,配备有呼吸机、监护仪、全功能心肺急救模型等仪器设备,总价值逾百万元。设有示教室、开放实验室、模拟ICU室、形体礼仪训练室等功能区。建立了26个校外实践基地及3所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领域及其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医疗研究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重症监护、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工作。近五年学生首次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最终就业率100%

所获荣誉:2012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护理专业技能赛专科组一、二、三等奖。

25.助产

文理兼招 三年制专科 专业代码:620202

发展历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妇女保健服务人才需求旺盛,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稀缺,为满足社会对助产人才的需要,学校于2015年开设助产专业。2018年将有第一届毕业生。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掌握助产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临床护理及母婴保健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助产士。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8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24人,硕士以上学历18人。近五年主编、副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21部、校本部教材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市(厅)级以上课题50余项。学院教学条件优越,实验场地宽敞,建有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环境良好的实训室,包含模拟产房、婴儿沐浴室、模拟病房、形体礼仪训练室、开放实验室等功能区,实训室按照临床工作情境设置,在高仿真临床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实现“教--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建立了26个校外实践基地及3所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领域及其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服务机构、社区保健机构从事助产、母婴保健及护理工作。


26.生物医学工程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082601

发展历史: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至2017年,已有3届毕业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医疗设备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多学科高度融合,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条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拥有治学严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0人;具有行业经历专任教师4人。现有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医学传感器实验室、嵌入式生物医学电子实验室、医疗器械实验室及电子工艺实训室等13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近2000m2,专业教学实验设备总价值达800余万元。另有十多个国内知名医疗企业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

学科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于2016年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医用物理学》、《医学影像原理与设备》)及校级精品课程《电工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可在医疗器械、医学信息、医疗设备检测等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领域企业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售前及售后技术服务;可在各大医院从事X线机、CTMRIPET和放疗等设备的技术操作、管理和维护等工作;也可升学读研继续深造,历年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2018届毕业生有13人被各大名校录取,升学率达72%

专业荣誉: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原则,从2013年起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电子大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团队赛江西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江西省大学生现场电子设计制作大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六项。


27.物联网工程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080905

发展历史:物联网工程专业隶属于赣南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每年计划招收40人左右。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物联网工程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将主要在智慧医疗、智能家居、健康信息等领域从事物联网的规划与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同时能够综合分析、解决处理物联网应用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医疗健康行业培养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本专业所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2013年、2016年,连续两届被赣南医学院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条件:(1)独特的学科优势: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无线传感网、RFID电子标签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同时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学校作为江西省唯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本科医学院,具有医学学科优势,可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2)良好的发展前景:赣州市生物产业“十三五”规划把“以赣南医学院物联网专业技术平台,将现代化中医药产业链与物联网专业技术相结合,跟企业共同开发中医药产品推广APP。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医药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物流配送等医药新业态。”列入规划,本专业发展将有很广阔的前景。(3)有力的办学保障:本专业拥有治学严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75%,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100%。本专业成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配有物联网工程与网络实验室、物联网研发与创客平台,将联合知名企业、行业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产业的相关人才极其匮乏。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IT从业人员从技术和技能上已经满足不了行业的需求。该专业毕业学的就业面广,可从业于与物联网、医疗健康信息、计算机软件等相关的企业、行业。主要就业岗位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等相关职业。

专业荣誉: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团队,主持各级各类课题逾3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CPCI三大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科研论文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本专业先后有4名教师获得韩济生院士优秀教师称号,2名教师被学校评为“十佳青年教师”。带领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校级的各项比赛,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三等奖。


28.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

理工类   三年制专科  专业代码: 620807

发展历史: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隶属于赣南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开始招生,每年计划招收30人左右,至2017年,已毕业学生7届。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面向未来,面向基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维护、销售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为公司、企业和医院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医疗器械故障分析与维修和电子技术基础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学校配备医疗器械专业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等。校级精品课程4门。

培养条件:本专业是信息工程学院2006年成立后开办的第一个专业,通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实验设备不断完美和更新,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兢兢业业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有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获硕士以上学位26人。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在各大型医疗设备公司和相关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生产制造、装配测试、质量控制和产品销售、维修服务等工作。另一部分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系统的器械科、设备科或医学工程科等部门负责医疗设备规划购置、验收安装、维修保养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近五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专升本录取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可获得赣南医学院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专业荣誉:2011年该专业学生获“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工程师证书”   2人;在2014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展示(竞赛)中,获电子专题设计赛二等奖1人;在2015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展示(竞赛)中,获电子综合设计赛一等奖3人;2015年获“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江西赛区省级一等奖”1人;在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展示(竞赛)中,获电子专题设计赛三等奖1人。各级各类竞赛中带教老师荣获指导老师奖6人次。


29.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理)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040205

发展历史:1998年,教育部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过程中,将体育生物科学基础专业与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合并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目前国内有30余所高校开设该专业。我校于2004年招收首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方向)本科生,首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考研率近30%,为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至今,共培养11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业界口碑。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健身指导、体能训练、运动伤害防护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体育科学和康复医学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使专业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强化“医体整合”特色,打造品牌。

学科建设:目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专业硕士点工作。

培养条件:该专业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6.8%,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84.2%。教学实验设备方面有包括器械训练健身房、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形体训练中心等室内教学场馆近3000平方米;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室外教学场地近30片;拥有康复实训中心、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健康体适能中心等教学实验基地,占地近1000平方米,总资产达900万元以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武汉、长沙、南昌、赣州等地都拥有固定的实习点。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学院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目前中青年教师中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通过在岗培训,有6位老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条件。学院积极围绕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下功夫,截至目前,共获得该专业领域省级以上课题立项6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在科研促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提出,参与健身的人群逐年递增。但是,健身者要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还需要科学指导。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老年人体质也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在体质监测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处方来使老年人口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有效。因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毕业生可以胜任中级健身教练、运动伤害防护师、体能训练师等工作。从目前毕业生的统计资料看,就业率90%以上,其中近80%在一线城市工作,月收入多数在万元以上。

专业荣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江西省“特色专业”。


30.运动康复

体育(理)类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040206T

发展历史:运动康复专业是体育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以物理治疗为主体,利用运动为主要手段,帮助创伤、慢性疾病、老年等功能障碍人群提高身体功能,以重返社会和运动生活为目标的本科教育专业。在国内尚属新兴的领域,是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最先在体育院校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体育保健康复专业。2004年,教育部审批同意“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代码:100307W)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少数高等院校试点开设,为国家特设专业。此后,由于社会的极大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申报开办该专业。2012年教育部将该专业定为特设专业,并更名为“运动康复”(代码:040206T)。目前,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学校有体育院校、医学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其他综合院校。在江西省只有我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赣南医学院运动康复本科专业于2012年批准开办,同年9月开始招生,首届招生60人,至今已招收6届学生,在校生达287人,2016年首届本科生已经毕业,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运动康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体育保健中心,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医务监督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理念:以本科运动康复质量标准为准绳,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为保障,在“夯实基础、强化应用”的专业教学理念指引下,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依托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按照“运动+医学”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运动疗法为中心,构建“运动康复”特色课程模块,致力于建设独具医学院校特色的“运动康复专业”。

学科建设:全国有体育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院校开办了运动康复专业,目前,只有体育类院校具有运动康复专业硕士点如上海体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院,首届硕士研究生2019年毕业。目前有校级网上资源共享课程两门,获得学校5万元的新专业建设经费。

培养条件:现有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专职教师29人,外聘教师 8 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副高职称11人,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30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依托康复治疗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一附院和三附院(附属康复医院)、市残联、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办学条件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本专业有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康复评定实验室、传统康复实验室、儿童康复实验室、康复工程实验室、健康体适能实验室共七大类实验室,一个学生实训中心,总面积1300平米,科学仪器价值310余万。运动康复专业已建立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番禹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15家三甲医院为主的实习基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12项教研教改课题获学校立项资助,有4项教研教改课题获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在各级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0于篇。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毕业后能在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体育保健中心,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医务监督及相关领域工作。

专业荣誉:2016年第三届全国康复治疗学与运动康复学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运动康复专业组第三名的佳绩,位于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之后。2016年在广州市番禹区中心医院实习生获“第二届康复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创青春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两枚铜奖。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韩济生院士奖学金2人,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第七届赣州市“优秀大中专学生”荣誉称号1人,大学生英语竞赛D类二等奖1人。


31.康复治疗学

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专业代码:101005

发展历史: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医学技术类专业,是从事康复医学科的康复治疗的专业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有近100年的历史,我国康复治疗专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2年本科教育获教育部批准招生。赣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是江西省第一个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在赣、粤、湘、闽、浙等省有较大影响力,江西省本科康复治疗师有一半以上出自我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关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专业康复中心及社区服务中等部门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指导工作的康复治疗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理念:赣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是江西省最早开设院校,也是全国较早开设的院校之一。办学11年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康复治疗基本功、厚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以及医用物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型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为目标,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夯实基础、强化应用”的专业教学理念指引下,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医技特色。坚持“以实践促学、以实践促教、以实践促研”的教学模式,依托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资源,不断推进“康复+临床”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医院”特色课程模块,致力于建设具有医学特色的“实操性康复治疗学专业”。

学科建设:康复治疗学专业连续三届获学校扶持建设学科,学科体系基本完善,研究平台建设良好,2017年获批康复治疗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是目前江西省唯一获批的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

培养条件:本专业具有各类教师30余人,中高级职称占50%以上,教师中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师占50%以上,80%教师拥有康复治疗师资格证,拥有获得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认证教师9人,拥有江西省唯一的物理治疗学博士教师(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双博士)。教学实验室2000平米以上,学校教学设备400万(附属医院教学设备约600万元),本专业有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康复评定实验室、传统康复实验室、儿童康复实验室、康复工程实验室、语言治疗实验室、心肺功能评定训练实验室等,拥有进口表面肌电、电疗工作站、动静态平衡仪、情景模拟系统、超声波治疗仪、减重步态系统、16通道生理记录仪等大型仪器,见习基地包括中山大学第一、第二、第三、第六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通过11年的专业建设,目前课程体系完善,教师队伍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丰富,实习医院级别高,专业水平高。省部共建项目康复实验室和老年康复设施极大提升我专业实训条件。2012级学生在我专业教师指导下拍摄的康复治疗操作视频在优酷、爱奇艺等主流网络媒体有非常高点击率。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随着中国老龄人口和慢性病者增多,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卫生院都需要康复治疗师,本专业毕业生90%进入各级各类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师职业,剩余10%从事康复治疗教学和假肢辅具的生产、销售等相关职业。

专业荣誉:2012年首届全国康复治疗技能大赛,获物理治疗组三等奖;2016年电信杯创青春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两枚等荣誉。

版权所有©赣南医学院高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