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建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数学专业。建国以后,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省研究院、福建学院等单位经过调整合并成立福建师范学院,保留发展了数学系。1972年改名为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1996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与原有的数学系合称为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2002年12月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学院已为国家共培养了两万多名本、专科生和六百多名研究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积极工作、奋发向上,对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成为本省中学工作或基础教育的骨干,有的成为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有的成为各级工商、金融、税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和电脑开发的人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57人,长江学者1人,闽江学者8人,专任教师13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7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5人。其中4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获德国洪堡基金,1人入选福建省百人计划,7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评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600多人、各类研究生300多人;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含金融数学方向,非师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2016年统计学本科专业将进行招生;拥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省重点学科,数学、统计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应用统计、学科教学、课程与教学论、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硕士点;还拥有“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计算机和数学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计算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研究中心、福建数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福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0年以来,全院教师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70多项,出版专著10多部,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2014年我院教师发表论文154篇,其中SCI二区以上27篇,占全校三分之一;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各1项;学生获得全国各类科技竞赛一、二等奖50多项。
由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61级学生、香港知名企业家、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吴维新先生于2006年捐资创立吴维新教育基金每年30万元用于奖励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基金还对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保送资格或高考成绩排名在福建省前1%而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就读的新生分别给予1万元或8000元的奖励。学院还设有”林辰助学金”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000年以来,学生在国内外各类重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铜奖;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银奖5项、铜奖18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4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华为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总决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创业团队赛总决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等佳绩,多次获得校长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