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惠丰立 |
男/55 |
教授硕士 |
生物质能源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 |
夏敏 |
男/57 |
教授硕士 |
生物质能源(木质素、纤维素降解)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3 |
杜丽 |
女/43 |
教授硕士 |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园林植物应用与观赏园艺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4 |
张乃群 |
男/57 |
教授硕士 |
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能源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5 |
牛秋红 |
女/41 |
教授硕士 |
生态农药开发与植物保护,生物质能源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6 |
杨建伟 |
女/55 |
教授硕士 |
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7 |
梁子安 |
男/56 |
教授学士 |
动物生态和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在研项目有国家林业局“南襄盆地地理单元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环境保护部“全国两栖动物观测(宝天曼样区)”、丹阳湖脊椎动物监测和铜山湖脊椎动物监测。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8 |
柯涛 |
女/51 |
教授/博士 |
生物能源、微生物与食品发酵、蛋白质与酶工程、基因工程方向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9 |
宋玉伟 |
男/47 |
副教授/博士 |
植物逆境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激素调控的衰老生物学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0 |
雷霆 |
男/43 |
副教授/博士 |
动物基因工程。依托地方禽畜种质资源,解析主要疫病和经济性状的分子调节机制,发掘功能基因进行开发利用。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1 |
刘莹娟 |
女/39 |
副教授/博士 |
焦虑/抑郁的神经环路解析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2 |
张彩莹 |
女/51 |
教授/博士 |
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及微生物水处理剂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3 |
柴春月 |
女/41 |
副教授/博士 |
拮抗微生物的筛选与功能研究;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植物抗病育种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4 |
董冰雪 |
女/44 |
副教授/博士 |
用宏基因组法挖掘苯并芘、联苯、木质素等有毒物质降解酶系及其它工业用酶,为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奠定基础。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5 |
田风霞 |
女/37 |
讲师博士 |
植物逆境生理及抗性分子基础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6 |
鲁云风 |
男/41 |
副教授/博士 |
微生物与食品发酵;动物分子育种。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7 |
王燕华 |
女/43 |
副教授/博士 |
基因电转机制研究与不同类型核酸电转缓冲液配方研发蝴蝶多样性、区系群落调查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8 |
阚云超 |
男/46 |
教授博士 |
生物工程疫苗的开发及应用;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及功能解析。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19 |
姚伦广 |
男/46 |
教授博士 |
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的研发;分子病毒学:病毒与宿主关系;环境微生物:生物降解菌研发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0 |
李玉英 |
女/51 |
教授博士 |
研究水域生态学(水质监测,水生生物学,水质生态安全,水质预测预报,湖库富营养评价),生态修复,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方面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1 |
陈吉宝 |
男/53 |
教授博士 |
从事植物抗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抗逆植物资源创新利用和农业减肥增效技术研发。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2 |
李丹丹 |
女/39 |
教授/博士 |
以家蚕、果蝇和蚜虫为模式生物,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非编码RNA角度开展昆虫变态发育及农业害虫防治研究;同时开展非编码RNA参与mRNA加工新机制及对肿瘤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3 |
乔惠丽 |
女/38 |
副教授/博士 |
环境气味分子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非编码RNA在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4 |
马娜 |
女/38 |
副教授/博士 |
昆虫系统性与生物多样性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5 |
任学敏 |
男/39 |
副教授/博士 |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开展丹江口库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及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研究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6 |
陈兆进 |
男/36 |
副教授/博士 |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理论与技术;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及多样性与生物肥料;南水北调水源区浮游生物生态过程、生物监测与生态评价。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7 |
段建平 |
男/40 |
副教授/博士 |
基于转基因及基因组编辑,开展家蚕及柞蚕重要基因功能挖掘及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7项。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8 |
唐存多 |
男/34 |
副教授/博士 |
生物制药、生物合成及环境微生物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29 |
冀君 |
男/37 |
副教授/博士 |
基础研究:动物分子病毒与免疫;肿瘤发生机制;应用研究:动物疫苗与治疗性抗体;病原快速诊断。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30 |
徐茜 |
女/35 |
讲师博士 |
主要研究领域为事神经药理学,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及肿瘤转移相关检测项目的开发。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31 |
李娜 |
女/38 |
讲师博士 |
分子病毒学,畜禽传染病分子诊断,病毒样颗粒疫苗及生物制品研发。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32 |
冷超粮 |
男/37 |
副教授/博士 |
猪烈性传染病疫苗、诊断制剂、治疗性抗体研发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33 |
史鸿飞 |
男/37 |
副教授/博士 |
从事牛羊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新发传染病疫苗工程和诊断试剂开发、耐药菌耐药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 |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
34 |
杨浩 |
女/59 |
教授/硕士 |
多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35 |
谢海泉 |
男/54 |
教授博士 |
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导热灌封胶,导电胶的研制;废矿物油再生技术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36 |
邱东方 |
男/50 |
教授/博士 |
有机光电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37 |
包晓玉 |
女/58 |
教授/硕士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机-无机杂化超薄膜的电化学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38 |
柳文敏 |
女/52 |
教授博士 |
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催化不对称反应和功能相变材料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39 |
乔占平 |
男/58 |
教授 |
相平衡与化学热力学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0 |
李波 |
女/38 |
副教授/博士 |
多功能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晶态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1 |
赵强 |
男/40 |
副教授/博士 |
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2 |
刘小娣 |
女/38 |
教授/博士 |
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机理和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广电纳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3 |
杨妍 |
女/38 |
讲师博士 |
主要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基于纳米材料、生物酶,DNA等修饰电极用于灵敏检测生物小分子和金属离子。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4 |
邢小静 |
女/37 |
副教授/博士 |
纳米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构筑功能纳米探针,用于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成像分析,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食品与环境分析:食品及环境有害物检测新方法构建。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5 |
赵伟 |
男/37 |
教授/博士 |
生物质能源催化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的绿色合成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6 |
张胜 |
男/31 |
副教授/博士 |
有机电化学合成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47 |
徐少贤 |
男/57 |
教授/硕士 |
有序的代数结构,组合半群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48 |
王顺钦 |
男/55 |
教授/博士 |
生物模型研究、格上拓扑学与非经典逻辑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49 |
王骁力 |
女/57 |
教授/博士 |
组合最优化、生物信息学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50 |
刘金江 |
男/47 |
教授/硕士 |
移动互联网媒体传输、图形图像检索 |
计算机与技术学院 |
51 |
马晓普 |
男/45 |
教授/博士 |
数据挖掘与云计算 |
计算机与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