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欢迎你

img

音乐学院



一、学院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成立的第一所用蒙汉语同时授课的高等院校艺术系(科)。学院现坐落在13000㎡的“逸夫艺术楼”内,建有一流水准的标准音乐厅,配有价值100多万元的国际顶级品牌德国原装施坦威九尺钢琴,设有多功能音乐欣赏教室、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室、数码钢琴教室、音乐欣赏视听室、电子音乐制作系统及录音棚、舞蹈排练厅等,配有各种教学科研专业设备,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67人,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7人,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36人,国外学习1人,常年外聘客座教授35人。学院有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8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01人,教育硕士研究生29人。

学院开设国家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分类中音乐类的全部专业,即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方向)、舞蹈学等五个专业。设有作曲系、理论教学部、声乐系、钢琴系、器乐系、民族音乐研究所、艺术实践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及音乐资料室等科室。学院现有音乐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课程教学论等三个硕士学位点,是86年全国高师院校首批具有硕士授予权的三所师范院校之一。现有硕士生导师21名,开设手风琴演奏与教学、扬琴演奏与教学、作曲理论与教学、音乐鉴赏与教学、声乐演唱与教学、钢琴演奏与教学、蒙古及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长调演唱与理论研究、马头琴演奏与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等九个研究方向。学院科研条件完善、科研力量雄厚,尤其是在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四项。学院现有学生合唱团、交响乐团、军乐团、民乐团、马头琴乐团、舞蹈团等,多次参加重要演出并获各类大奖。

建院近60年来, 我院为国家及自治区培养了6000余名音乐人才,自治区高等师范院校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中80%以上均是我院的毕业生,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内蒙古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的摇篮。


二.硕士目录及相关介绍

学院现有音乐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课程教学论三个硕士学位点。


1. 音乐学 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系统坚实的音乐教育科学知识,扎实雄厚的音乐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功底,具备独立开展音乐研究、音乐实践与教学的能力,精通一门外语,学风严谨,身体健康,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现代教育观念、从事教育工作和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和热爱教师职业和音乐教育的工作者。要求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与音乐基础,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素质,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2.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专门人才。要求掌握从事专业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谙熟本学科的历史与最新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以及计算机应用。


3. 音乐课程教学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现代教育观念、从事教育工作和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和热爱教师职业和音乐教育的工作者。要求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与音乐基础,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素质,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导师队伍

1、声乐导师 肖黎声

    


2、手风琴导师 郭德钢

     

郭德钢,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负责人、音乐表演学位点主任、音乐学学位点主任、音乐学自治区品牌专业负责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爱好者学会理事、内蒙古键盘学会副会长。

先后创作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校歌》《草原新歌》《难忘岁月》等多首音乐作品。合著《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等40余篇《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内蒙古高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10.01)、《邹议新时期的高师音乐教育》(音乐创作、2009.11)、《手风琴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音乐创作、2010.05)、《论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培养目标》(民族教育研究、2010.02)、《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培养目标的改革》(贵州民族研究、2010.04)、《谈手风琴演奏巴赫复调作品的技巧与风格》(大家、2010.05)、《论当代视阈下我国人本管理发展趋向》(前沿、2010.6)、《谈手风琴独奏曲《归》的音乐特色及演奏风格》(艺术教育、2010.04)、《调式调性是成就大型曲式作品的基础》(艺术教育、2009.12)、《谈巴扬自由低音手风琴及斯卡拉蒂《C大调奏鸣曲》(K.159L.104)的演奏提示》(大家、2010.09)、《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新思维》(内蒙古艺术、2009.02)、《高师手风琴课改革的思考》(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0年)、《手风琴演奏中的音乐形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手风琴风箱运用的曲线进行与特殊技法》(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2年)、《在手风琴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演奏思维的培养》(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论手风琴演奏的再创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9年)、《手风琴教学应重视学生伴奏能力的培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在手风琴教学中应重视风箱的基础训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远方出版社1999年)、《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等。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特色领域研究项目“我区高师手风琴伴奏与民族音乐研究”。


3、音乐鉴赏与教学导师 松波尔

     

松波尔,1954年生,蒙古族,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人。1971年参加工作,任鄂尔多斯歌舞团演职员,曾就读于乌审旗陶利中学、内师大音乐系、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助教进修班),2005年在蒙古国国立艺术大学作访问学者,2005年—2008年任音乐学院院长,现任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协会员,兼任内蒙音协副主席、中国北方草原音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内蒙古长调交流会副会长、鄂尔多斯民族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客座教授等社会职务。自1998年任音乐学音乐鉴赏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招收34名研究生,其中5名已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编写正式出版《乐理》、《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基础》等三部教材,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录制发表歌曲数十首,教材、论文、歌曲中有的曾获国家、省部级和自治区各类“宇宏杯全国少年儿童歌曲作品电视大赛一等奖”、“五个一工程”、“萨日纳”和“蒙古族长调国际论坛特别奖”等奖项,2008年被编入中国音乐家词典。 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科尔沁史诗的抢救、重建及音乐研究”以及多项校级科研课题,参与“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抢救、保护及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


4、作曲与作曲理论导师 金克日铁宏

     

金可日铁宏,1985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师从于桑桐,陈铭志,杨立青,赵晓生 等先生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理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副院长,兼黄河科技大学作曲理论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两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论文一等奖;完成国家课题一项,教育厅,师大课题各一项;出版专著《基础和声学》一部;发表了公演了合唱作品八部。多次指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合唱团,学生合唱团,获全国二等奖,自治区一等奖。曾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师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1 年被评为“全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多年来为国家自治区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才,为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5、作曲与作曲理论导师 潮鲁

     

潮鲁,男,蒙古族,博士。1960528日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

学术专长

音乐理论教学;

音乐研究;音乐创作:文艺评论。

政治思想

本人能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为工作指导,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团结同事、严于律己、勇于奉献、实事求是。

学习情况:

1978年——1980年,毕业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艺术学校。

1983年——1987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获文学学士。

1992年——1995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读音乐学硕士学位,获文学硕士。 2000年——2003年,在福建师范大学读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 工作情况:

1980年——1983年,在呼伦贝尔艺术学校任教。

1987年至今,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

在音乐学院工作近20年,先后任音乐研究发展部副主任、音乐理论基础部副主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系主任、院长助理以及副院长等工作。

社会兼职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 国家核心期刊《音乐创作》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络处主任。

西北师范大学《西部音乐文化》编委。

科研工作

一、主要成果:

(一) 专著

l、《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11月第一版。

2、《蒙古族民间歌曲与说唱音乐研究》,海拉尔: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4月第一版。

(二) 论文:

l、《古老的题材,崭新的印象》,上海: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l期。 2、《谈蒙古族民歌器乐化发展》,呼和浩特: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3、《长调牧歌对交响诗“额尔古纳之歌”主题的影响》,北京:中国音乐,2002年第l期。

4、《将蒙古族民间多声音乐纳入内蒙古高师音乐创作课之构想》,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2001年第6期。

5、《音乐创作课中民族传统音乐技法的继承与发展》,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现状》,赤峰: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l期。

7、《蒙古族长调牧歌的风格特点》,兰州:西部音乐文化,2005年第l期。 8、《评短调歌曲之称谓》,呼和浩特:《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论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11月第l版。

9、《从牧歌看蒙古民间歌曲的流传》,北京: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l期。 () 作品

l、器乐作品《雁》199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民族器乐作品大赛”二等奖。

2、声乐作品《那是我的大草原))199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征歌”二等奖。

3、声乐作品《蒙古族骑手))199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征歌”三等奖。

4、合唱作品《我爱我的内蒙古})200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二等奖。

5、声乐作品《献给教师一首歌》,北京:音乐创作2006年第6期。

二、科研课题

l、2001年,主持完成“内蒙古师范大学特色领域研究”音乐研究课题《蒙古族音乐及其发展与地方性多声部音乐研究》。

2、2001年,参加“内蒙古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音乐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国家级)

3、2001年,参加“少数民族地区美育、艺术教育特殊性及规范性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4、2005年,参加“蒙古族民间艺术史”,课题组主要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横向重点课题。

5、2005年,参加“蒙古族音乐通史”课题组主要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横向重点课题。

三、获奖成果

l、1994年,论文《蒙古族长调民歌》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三等奖。

2、1996年,论文《马头琴表现力与文化价值小议》获“全国首届色拉西马头琴大奖赛”论文二等奖。

3、1996年,音乐作品《雁》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民族器乐作品大赛”二等奖。

4、1997年,音乐作品《那是我的大草原》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征歌”二等奖。

5、1997年,音乐作品《蒙古族骑手》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征歌”三等奖。

6、2003年,教育论文:纠各蒙古族民间多声音乐纳入内蒙古高师音乐创作课之构想》,《音乐创作课中民族传统音乐技法的继承与发展》,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民族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7、2004年,合唱作品:《我爱我的内蒙古》,获“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二等奖。

8、2005年,被内蒙古师范大学评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先进个人”。

9、2005年,论文:《评短调歌曲之称谓》,获“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论坛文评”三等奖。

10、2005年,专著《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7届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

11、2005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五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12、2005年,论文《蒙古族长调牧歌的传承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第二届文艺评论一等奖。

13、2004-2005年,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先进个人”。


6、声乐导师 毅灵

     

毅灵,达斡尔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全国声乐比赛内蒙古赛区评委。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于李仁玉副教授学习声乐基本理论和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助教进修班,师从于刘若娥,张广华教授。从教20多年来,先后在省部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所培养学生有的已成为区内外高校和文艺团体的骨干成员,其中有20多名在自治区级歌唱比赛中获奖。




7、声乐导师 郭伟平

     

郭伟平,男,1957618日出生,声乐系副教授,1978年恢复高考时,音乐学院第一届本科生,789月入学,师从邵亚杰副教授主修声乐,1982年毕业分配在乌海市师范学校任教,1997年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发表论文《刍议高师声乐课程建设》,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论歌唱的“哼鸣”训练,》,内蒙古草原歌声,1999年第4期;《论高师声乐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内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发表论文数篇,任音乐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向全日制研究生导师。



8、声乐导师 肖英群

      

肖英群,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1987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陆慧娴、肖黎声教授学习声乐演唱,1991年留校任教;199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班,师从朱以为教授、王秉锐教授学习声乐演唱,并得到了著名声乐艺术家赵碧璇教授的悉心指导,2004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200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艺术上,努力追求热情奔放与细腻柔美的完美统一,追求音色优美、音质圆润明亮、音域宽广的音乐规范,既能较好地表现民族声乐作品,又能较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西洋声乐的特点。目前,正在主要从事声乐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曾发表《论佛教、道教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如何走出歌唱发生训练中的误区》等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获校级以上教学及科研奖励十余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近年来培养的学生在区内外的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奖。


9、钢琴导师 徐莉

     

徐莉: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钢琴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1982 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师从 于郑力先生。 1987 ---1989 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师从于著名钢琴教育家 周广仁 先生。在从事 20 多年的钢琴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遍布于区内外。并多次在自治区的钢琴大赛及全国钢琴比赛分赛区中取得优异成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10、手风琴导师 张琴

     

张琴,内师大音乐学院手风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基本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手风琴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20余次在蒙、市专业大赛与中国音协考级中任考官和评委。

1978年以手风琴专业第一名考入该音乐学院。1982年本科毕业任教至今。承担手风琴技巧课、手风琴即兴伴奏课、手风琴艺术鉴赏三门课;曾多次在重要演出及比赛中获奖。2002年曾以公派访问学者赴天津音乐学院研修深造。现有在读研究生三人;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及获奖论文近30篇。代表作有:人民音乐发表的《论手风琴艺术民族化》1998年获内师大二等奖。《.论技巧课教师的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跨世纪琴童考级热引起的思考》系列论文,分别在1998年、2002年两次获内蒙自治区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渴望信息资源,求得手风琴发展》2002年获《中国当代教育》一等奖。《如何消除演出时的心理障碍---怯场》2004年获中国首届全国优秀手风琴教研论文二等奖。《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引入与复调音乐的探究》2006年获中国教育学会三等奖。1998年由内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配《手风琴伴奏歌曲集》1本。指导的学生获中国音协、中央院考级的九、十级者及获各层次比赛的一、二、三等奖者数人,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人才。2005年大二学生在本院首例成功举办手风琴个人独奏音乐会。个人艺术简历,1998年被中央团委载入《全国杰出青年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