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学院于2009年设立,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学院的学科门类、专业建设、实验室平台、师资队伍和生源覆盖等各项建设已经从规模化阶段转向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发展阶段,为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学院在遵循本科高等教育发展纲要基础上与时俱进,科学严谨制定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施战略。将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各学科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探索与改革。
学院设立四大学科门类,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自动化类:自动化专业;通信电子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四大学科、七个本科专业,相互之间形成了学科专业互补、师资及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共享的特色学科专业群。
学院已经建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管理高效的师资队伍。拥有专兼职任教师116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70人,中级职称40人;博士30人,硕士64人,确保了学院专业群本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信息学院在多名学术带头 人、行业专家的带领下,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高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积极与行业对接,走出了一条具有改革和创新相结合的校企融合之路,并力争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专业群。目前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已成为培养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育人基地,深入落实已获批的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提高整个人才培养质量。
电气信息学院在“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污水处理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和智能技术研究所三个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创新出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仅2013-2021年发表SCI、E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申报省级以上课题40余项。近五年,学生各类学科竞赛获奖500余项。2017年我院得到国家外专局的批准和支持,聘请两位英国教授来院合作科研,带动了我院科学技术研究的上层次、上水平。2018年获批吉林省产业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高新产业技术)“2018C019三级污水处理工艺及装备集成验证/开发平台建设”,并获得50万项目资金的支持。2021年获批吉林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点。
在学科建设飞速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取得了多项本科教学成果。“中英联合培养班”的成功创建,推升了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新局面,提升了学校以及电气信息学科大类的社会影响力。在实验室开放、支持大学生课余科技活动等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基础上,学院与校外优质科技公司联合共建专业,并逐渐形成了“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共成立了七个专业社团,经过组织与实践,社团在学科竞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奖项逐年递增,2021年获得省级及以上项目达到313项,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39项。
连续三年对已毕业的500名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范围分布在10个省2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上海和北京等。通过数据分析,7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其中一部分已经成为企业的排头兵和骨干。
今后,学院会根据新工科定位和目标,定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行业需求反馈,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