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在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物科学学院基础上,经学科调整优化于2013年3月13日批准组建的。盛世当前,弘歌不辍,学院走过了八十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1936年秋天,协和大学成立农科;
1937年,农科设农业经济系;
1940年,协和大学农学院设立农业经济系、省立农学院创立,次年设立农业经济系;
1951年,福州大学农学院设立农业经济系、厦门大学农学院设立农业经济系;
1952年,福建农学院成立;1958年福建林学院成立;1972年原福建农林大学成立;1975年原福建农林大学重新分开为农学院和林学院;
1979年7月,福建农学院复办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并建立农业经济系,同年学生在三明荆东原福建农学院旧址(现三明学院)入学;
1982年,福建林学院成立林业经济系,设林业经济及管理专业;福建农学院创办农村金融专业;福建林学院林业经济及管理硕士点招生;
1993年,福建农学院贸易经济专业招生;
1994年1月,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建立经济贸易学院;
1996年,福建林学院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建立林业经济及管理博士点;福建农业大学农业推广(1999年更名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招生;
2000年10月20日,福建农业大学与福建林学院正式合并成立福建农林大学;
2001年,福建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与福建林学院经济管理系合并组建经济与管理学院(合署旅游学院),获林业经济管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招生;
2004年,获农业经济管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学)学位授予权;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点开始招生;
2007年,建立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3年3月13日,组建经济学院(加挂农村发展学院);
2013年11月27日,经济学院加挂的农村发展学院更名为海峡乡村建设学院,获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4年招收首个来华留学博士生;
经过80多年的艰辛努力,学院已形成了从本科层次到博士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置有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及严家显经济类创新班。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农林经济管理)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1个金融专业硕士点和1个农业硕士点(农村发展领域)。
学院现有福建省第三批“百人计划”人才1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6名,“金山学者”讲座教授4名,教授15名、副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1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占63%以上,85%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学院先后有3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1位省级教学名师、10位教师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学和科学研究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 福建农林大学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福建普惠金融研究院、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研究平台和智库。拥有2个省级创新实验区、1个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建项目平台。学院近5年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2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60多项部省级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多项。学院被《福州日报》聘任为学术支持单位。经济学院资料室(原经济与管理学院资料室)创建于1979年。
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南非德州理工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及台湾东华大学等高校的相关院系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与联系。
学院毕业生秉承“经世济民 爱农精业”院训,校友遍布海内外,在政府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生产一线、金融证劵保险等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