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对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方向进行研究。
我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凭借自己服务防灾减灾的整体实力,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等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清晰记得2008年汶川那场特大地震,举世震惊。灾害发生后,我的师生奔赴灾区,对灾区的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向在灾区视察灾情的中央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领导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展开,成就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我为此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因为此项工程中凝结了我的专家和师生的心血和智慧。
如今,5•12这个特殊的名词已经成为历史,但对我来说,却有着与他人不同寻常的特殊感受。因为我和我的师生一直牵挂、关注着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在“4•14”青海玉树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我的师生奔赴地震现场开展工作,并欣喜地发现:在灾区按照“校安工程”标准建设的中小学校,经受住了地震的严峻考验,成为地震中最为安全的建筑,成为了地震发生后人们的避难场所。
亲们,通过上述介绍,您了解我了吗?如果还不够了解,欢迎您到我家参观,我将以最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您!